“二阳”来了?市中医医院专家答疑
本文转自:邵阳日报
近段时间,有部分市民在社交媒体晒出自己抗原检测呈阳性的照片,表示自己已“第二次中招”。因此,“二阳”来袭让不少人产生担忧,“二阳”症状有何变化?又该如何面对?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市中医医院脾胃肺病科主任郑晓黎,和大家一起全面认识“二阳”。
“二阳”的主要表现
“二阳”指初次感染者在彻底康复几个月后,第二次感染新冠。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鼻塞,全身酸痛,乏力等不适。但是感染后,病情的轻重影响因素很多,包括病毒感染的量、基础的免疫状态、既往疫苗接种情况等,所以每个人感受可能不一样。
重视二次感染风险 无需焦虑
“新型冠状病毒处于不断变异的过程中,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内的保护性抗体水平逐渐下降,二次感染的风险不容忽视。”郑晓黎介绍,相比“初阳”患者,普通人群二次感染后症状相对较轻,患者感受与得了流感差不多,一般进行对症处理、多休息即可,不必太过焦虑。
针对包括新冠、甲流等在内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大众在去往人员密集场所时,应正确佩戴口罩,同时做好手卫生。一旦感染也不要恐慌,对症处理,并做好个人防护,可有效降低传播的风险。
哪些人是“二阳”重点关注人群?
原来没有感染的人群、高龄老人、未接种疫苗人群、有基础病的人群,是临床高度关注的人群,也是需要重点防护的人群。建议这些高风险人群注意做好防护,尽可能不感染。
同时,郑晓黎提醒,出现以下症状需引起重视,及早就医。
1.温度高于38.5℃,且已超过3天温度得不到有效降低;
2.有明显的呼吸急促、憋喘(呼吸困难)的情况;
3.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出现基础疾病加重;
4.出现新的需要引起重视的症状,比如意识状态下降,不能正常进食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