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骨龄提前还是落后影响大?
郑荣秀解释,维生素D和维生素A对骨代谢有重要作用,可维持骨骼的正常生长和改建,维生素D、维生素A的缺乏均可导致骨骼发育落后;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骺板软骨的生长和成熟,性激素能增强成骨细胞的活动,参与骨的生长和成熟,而糖皮质激素对骨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骨形态发生蛋白、骨钙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具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而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一氧化碳则抑制骨吸收。
一般而言,骨龄提前,提示生长潜能受损,可能影响成年最终身高。但如果骨龄落后,在没有正规治疗的情况下,孩子生长动力不足,也会影响未来身高。
“虽然骨龄的提前和落后可能会影响儿童最终的身高,但只根据一次骨龄结果判定成年身高是不准确也不科学的。”郑荣秀解释,一次骨龄预测,只能反映当时孩子的骨成熟度,而儿童生长发育是一个线性动态过程,影响因素众多,因此一定要结合儿童的发育水平、激素情况、营养状态由专业儿科内分泌医师综合评估,动态监测。
此外,由于骨龄预测成年身高是基于正常生长发育的儿童,对于疾病状态下,如生长激素缺乏、性早熟儿童而言,预测的准确性欠佳。
骨龄并不是越小越好
有些家长觉得,骨龄提前预示生长潜能受损,那么骨龄落后于年龄应该预示着生长潜力大。因此,他们希望通过如少吃生长周期短的食物、采用药物、打骨龄抑制针等方式抑制骨龄,使其落后于儿童实际年龄。
“骨龄和年龄的差值应该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个范围一般是1岁,并且二者的增长速度应该是相一致的。”郑荣秀表示,如果超出这个范围,或者骨龄生长速度越来越落后于年龄,也大概率是有疾病在作祟。因此,骨龄并不是越小越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