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医院探索防治食管狭窄新疗法
本文转自:文汇报
东方医院探索防治食管狭窄新疗法
将早期食管癌ESD术后近100%食管狭窄率降至10%以下 本报讯(记者李晨琰)解决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食管狭窄的难题,记者日前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获悉,由该院副院长、消化内镜中心主任徐美东团队首创发明的自控式防狭窄水囊置入术将术后近100%的食管狭窄率降至10%以下。
目前,团队已着手开展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该装置预防食管ESD术后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之一,进展期食管癌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20%。随着诊疗水平与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早期食管癌得以发现。
目前,食管ESD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主要手段,术后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缺点是,ESD术后缺损创面在愈合过程中会导致食管狭窄,患者进而出现吞咽困难、进食障碍等,明显影响生活质量。
有研究表明,90%ESD术后食管狭窄患者为病变范围大于3/4周径者,对于环周食管病变患者来说,如无任何预防措施,食管狭窄发生率接近100%。
目前,国内外已有较多关于防治食管ESD术后狭窄的研究,但效果均不尽如人意。
近10年来,徐美东团队致力于防治食管ESD术后狭窄的基础和临床研究。2018年,受到三腔双囊管对食管及胃底曲张静脉出血进行充气压迫止血的启发,团队自主探索研发出一种自控式防狭窄水囊导管。
据悉,该水囊部分的长度可根据食管内创面不同长度个体化定制。水囊导管放置后,患者根据自身不同情况,使用注射器体外经注水孔注入和抽取一定量的无菌水控制球囊的扩张和回缩:三餐进食前可自行抽水,使水囊回缩,保证进食食物顺利通过,三餐进食后再经注水孔注入一定量无菌水,使水囊充盈起到持续支撑作用。如无特殊情况,将其应用于ESD术后创面3个月即可撤除。
几年前,66岁的张阿姨在外院确诊为环周食管早癌并接受ESD治疗,仅一个月后便出现吞咽困难。为解决食管狭窄的问题,张阿姨接受了内镜下球囊扩张术。
没过多久,狭窄再次出现。随后三年中,张阿姨共接受近20次食管球囊扩张、食管放射状切开等手术,可问题依旧没有解决,甚至连喝水都困难,最终不得不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自胃造瘘管注入营养液以维持身体基本所需。
半年前,痛苦不堪的张阿姨经医生推荐来到徐美东处就诊。彼时,她的食管狭窄得仅针孔大小,因许久未进食,牙槽骨已开始萎缩。经沟通和入院完善评估后,徐美东为张阿姨切开食管狭窄部位后放置了自控式防狭窄水囊导管。
食管水囊妥善放置后,张阿姨住院观察2天,在住院期间经专人指导学会水囊的使用,以便出院回家自行操作。此后,她每月到医院更换一次导管,直至ESD术后创面基本稳定修复。
3个月后,张阿姨如期取出水囊,经检查食管狭窄部位光滑通畅,狭窄得到了完美解决。张阿姨也终于可以将胃造瘘管拔除,整整三年的痛苦得以解除。当张阿姨时隔多年再次尝到美食时,她激动得哭了。
张阿姨并非个例。徐美东介绍,团队的自控式防狭窄水囊置入术不仅用于预防术后狭窄,ESD术后、外科术后吻合口狭窄等诸多难治性食管狭窄患者均可从中获益。团队也将进一步研究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造福更多患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每 进口“减肥针”要来了?国内申报获受理,马斯克曾带货:一个月减重18斤…
-
人 优良品种让群众餐桌更丰富(深阅读·种业振兴在行动)
-
澎 一针不到千元,两月瘦10斤!司美格鲁肽有那么神吗?
-
小 吃红枣等于吃“毒药”,红枣到底能不能吃?吃法很重要
-
财 3.2亿元反垄断罚单,能解多少“短缺药”的燃眉之急?
-
小 中老年人群,有性生活和没性生活,差别竟这么大?不妨看看
-
财 发烧、流鼻涕、喉咙痛,但不是新冠!又一种呼吸道病毒在美国肆虐
-
小 女性喝咖啡,究竟是“加速衰老”还是“延缓衰老”?了解下
-
深 不吃早餐,会得胆结石吗?
-
小 吃鸡肉时,也要避开这四个误区,当心伤身!
-
财 XBB占比超90%,“二阳”疫情还将持续
-
小 红薯可消灭98.7%的癌细胞,是真的还是假的?一文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