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修补术_腹股沟疝
腹腔内脏在腹股沟通过腹壁缺损突出者,称为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腹外疝,占全部腹外疝的90%。
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斜疝从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内下,向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环,可进入阴囊中,占95%。直疝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内环,也从不进入阴囊,仅占5%。腹股沟疝发生于男性者占多数。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1,右侧比左侧多见。老年患者中直疝发生率有所上升,但仍以斜疝为多见。腹股沟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腹股沟疝修补术_发病机理
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腹膜后第2~3腰椎旁,以后逐渐下降,同时在未来的腹股沟管内环处带动腹膜、腹横筋膜以及各层肌肉径腹股沟管逐渐下移,并推动皮肤而形成阴囊。随之下移的腹膜形成一鞘状突,而睾丸则紧贴在鞘状突的后壁。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不久,除阴囊部分成为睾丸固有鞘膜外,其余部分即自行萎缩闭锁而遗留一纤维索带。如环不闭锁,就可形成先天性斜疝,而未闭的鞘状突就成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有时,未闭的鞘状突只是一条非常细小的管道,则在临床上并不表现为疝,仅形成交通性睾丸鞘膜积液。如果鞘状突下段闭锁而上段未闭,也可诱发斜疝;如两端闭锁而中段不闭,则在临床上表现为精索鞘膜积液。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突闭锁也较迟,因此,右侧腹股沟疝较为多见。
后天性斜疝较先天性者为多,其发病机理则完全不同。此时,腹膜鞘状突已经闭锁,而有另外新的疝囊形成,经腹股沟所引起的。它是因为腹股沟区存在着解剖上的缺陷所致,即腹股沟管区是腹壁薄弱区,又有精索通过而造成局部腹壁强度减弱,但主要是发育不良或腹肌较弱而腹横肌与腹内斜肌对内环括约作用减弱,以及腹横肌弓状下缘(或为联合肌腱)收缩时不能靠拢腹股沟韧带,均诱发后天性斜疝。
腹股沟疝修补术_腹腔镜疝修补术优点
传统疝修补术已有百多年历史,但其术后疼痛较严重,恢复慢,而且严格遵从3个3原则,即3日绝对卧床休息,3周后进行轻度活动,3个月后可行轻体力劳动及运动;且术后复发率高,给病人带来沉重负担。而腹腔镜手术则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腹腔手术并且具有美容效果好,恢复快,能较快恢复到正常生活,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一周即可恢复正常工作,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短,92%病人于一周可完全恢复正常工作。而对于双侧疝及合并腹腔疾病的腹股沟疝,腹腔镜疝修补术不需另作切口或另加操作孔即可完成,不增加复发率和恢复时间无差异;同时可对腹腔合并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复发性疝,由于不需从原来入路进入,减低了损伤精索和神经可能,且复发率低与初次腹腔镜疝修补术相约;对于小儿不会因解剖不清而损伤精索。
腹股沟疝修补术_腹腔镜疝修补术
(一)、术前准备
1.按外科手术前一般常规护理。
2.术前2周禁止吸烟,有气管炎、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等及时治疗控制。
3.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咳嗽。
4.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5.备小沙袋(约500g重)。
(二)、术后护理
1.按外科手术后一般常规护理。
2.术后平卧位,膝下垫枕,使够关节屈曲,阴囊抬高。
3.切口处置小沙袋,压迫24h。
4.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防止切口感染。
5.术后第2d可进普食,多食粗纤维食物。
6.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引起咳嗽,保持大便通畅,若有便秘给通便药物。
7.术后卧床休息3d,3d后可起床但避免活动,7d后可适当活动。
(三)、健康指导
1.出院后半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如提重物、抬重物及持久站立等。
2.多食粗纤维食物,如:芹菜、笋等,保持大便通畅。
3.避免受凉感冒,防止咳嗽、打喷嚏致腹压升高导致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