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最新全面总结,儿童传染性软疣如何治疗

2021-06-07 15:38 来源: 皮小度

传染性软疣(MolluscumContagiosum,MC)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之一,其病原体为痘病毒科中的一种特殊亚型——软疣痘病毒。

MC通常为良性的自限性感染,其治疗以刮除治疗为首选。而在儿童MC中,治疗手段的选取则需考虑多方面因素。本文将对儿童MC治疗方案的最新信息进行总结,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关注的主体为免疫功能正常的患儿。

MC的病原体为一种DNA病毒——传染性软疣病毒(MCV),是继天花消灭后成为唯一能感染人类并造成皮疹的痘病毒。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儿童MC的年发病率为2%~10%,患病率为5.1%~11.5%。

MC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也可自体接种及通过性接触传染。MC在有公共泳池游泳史的学龄期儿童中较为多发。此外,直接接触、共用毛巾(沐浴海绵)、热带气候等因素也与高感染率相关。

MC的潜伏期变化很大,估计在14天至6个月。与疱疹病毒不同,MCV不会潜伏感染而持续存在于体内。MC的特征性皮损为蜡样光泽的丘疹或结节,顶端凹陷,能挤出乳酪状软疣小体。皮损可见于任何部位,儿童好发于手背、四肢、躯干及面部,一般少见于掌跖及粘膜处。

MC的治疗

在为MC患儿选择治疗方案时优先考虑的是避免疼痛并尽量减少瘢痕形成的风险。对于MC患儿家长而言,他们关注的重点除疗效外,还包括治疗感受(疼痛程度)、瘢痕形成、传染可能性等。

1.刮除术

刮除术是一种简单且相对廉价的手术,刮除组织还可进一步行病检。利丙双卡因乳膏(EMLA)为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混合而成的外用局麻剂,常在患儿中应用以改善术中疼痛。然而,大面积外用EMLA,尤其是应用于3个月以下婴儿时,需警惕系统毒性发生的风险。

2.挤压

可用手或借助任何一种器械(如手术刀、注射器、玻片或镊子)将损害中的软疣小体完全挤出或挑除。由此产生的瘢痕与刮除术造成的瘢痕相似。该方法简单快速,家长及护理人员都可以学习,因此可在家庭中进行治疗。

3.冷冻疗法

-196℃的液氮可造成细胞内外冰晶形成,导致局部病变组织皮温降低、毛细血管收缩、细胞坏死、感觉麻痹,因此冷冻疗法常用于去除皮肤各种良恶性病变。

4.激光治疗

目前应用的激光器主要是二氧化碳激光和脉冲染料激光。然而,这种治疗方式是相对昂贵的,有时需行局麻,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疼痛、水肿、色素改变、瘢痕形成等。

5.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是基于细胞和/或体液免疫反应的刺激,可以消除病毒感染。

6.抗病毒疗法

清除病灶还可用西多福韦(一种脱氧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目前的研究发现西多福韦可通过抑制病毒DNA聚合酶活性,从而阻断病毒DNA合成。

7.治疗药剂

水杨酸

采用浓度为10%~30%的水杨酸可起到角质剥脱的作用。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刺痛、瘙痒、灼热感和脱皮等。

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HP)是一种氧化剂和杀菌剂,可在体外灭活痘病毒。

氢氧化钾(KOH)是一种碱性物质,通过溶解角蛋白渗透并破坏皮肤。

8.等待观望

由于MC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因此等待观望也是合理的。

尽管MC是儿童最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之一,但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目前尚无共识。由于MC的自发消退倾向,因此对于无症状的MC病变,可选择等待观望。

如果MC病变引起不适,或位于非常明显的区域,或导致孩子的社交活动受影响,可选择积极治疗。治疗的方式取决于病变的数量、位置、潜在的不良反应、医师的经验以及父母的偏好。

一般而言,应避免任何引起剧烈疼痛或瘢痕形成高风险的手术。皮小度再次提醒各位家长,有问题,听从医生建议。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