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昌平旧县:北京一角竟有千年古镇?唐僧曾留下真迹,如今只剩一槐

2021-06-09 15:22 来源: 逗翻娱乐情报站

北京昌平区的南部,深藏着一个千年古镇:旧县,遗憾的是它昔日的繁华旧迹大多无存,但主街道建制尚保留着昔日的痕迹。这里在北魏前已成村,从唐代便设城池,被称为白浮图城,辽代开始成为昌平县治所,一直延续到明景泰元年(1450年)。1450年景泰帝在其东边建永安新城,三年后县治便迁了过去,即现在的昌平县城(目前已是昌平区),旧城逐渐颓败,后来被称为旧县,或者旧县村。

旧县雪景(笔者实拍)

一、旧县大街与狄梁公祠

去岁底我探访旧县,从北五环开车过去只需35分钟。一进村,便见一个旧式的红砖水塔立在灰冷的天空下,水塔顶上是两块红色镂空字牌,大大地写着“旧县”。水塔底下是世纪华联超市。旧县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主街,商铺、住户沿街而列。最北端是旧县小学,门口有一个灰墙影壁遮住大门,印象里二十年前的京郊农村时见这样的大门建制。曾有历史学者根据史料推测这里就是昔日的狄梁公祠所在地。

唐代北方常受到突厥的侵扰,战乱频繁,狄仁杰曾任魏州刺史和幽州都督,率军队抵抗突厥人。为了感念他抵御外侮的功绩和治理地方的良政,华北很多地方都建有狄梁公祠。旧县的狄梁公祠曾经很著名,不知道建于何时,但是在元明清都有过较大规模的修缮。狄梁公祠香火近千年而不断,顾炎武《昌平山水记》记载清初的旧县“居民不满百家,而狄梁公祠香火特盛”,每年四月初一举行赛会,“二三百里内人至者肩摩踵接”。可见,这是京北地区极为热闹的盛会。该庙会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前,战争终止了这一盛大的民间活动。现存的多块石碑记载了历朝历代对狄梁公祠的修缮,这些碑现在主要在昌平石刻公园内。

狄仁杰剧照

祠内原有一株唐代古槐,主干呈卧状,如虎伏地。如今祠早已毁,树也没了。明代京畿大儒程敏政有一首吊谒诗《谒狄梁公祠》,说的便是这里:“香火煌煌照翠微,古祠犹在旧城非。残碑蚀土高三尺,老树凌霜大数围。”程敏政本籍河北,十岁时以“神童”被举荐,明英宗朱祁镇非常喜欢他,破格让他到翰林院读书,后来成为儒学、文献学方面的大家。程敏政还写了不少描写京城的诗歌杂记。从这首吊谒诗来看,当时这里山色青翠,古祠香火旺盛,但是城池已经逐渐颓败了,这是因为昌平县治所东移的结果。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