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重要突破!肾病又一靶向药诞生,降蛋白、延缓肾功能作用明显

2021-06-15 08:48 来源: 肾病早知道

对于肾病患者而言,靶向药的出现解决了一些类型肾病药物缺乏的“燃眉之急”。

最大的特点就是针对不同病理类型损伤,瞄准病变的肾脏细胞部分,直接给予药物,起到比其他药物更直接的治疗作用,最大程度拯救纤维化的细胞,保护剩余的正常肾细胞。

虽然靶向药的研究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及精力,经过一期、二期甚至更多轮的不断试验研究,才能达到临床试验阶段。而基本上能够进入临床的药物,也表明了其进入正式治疗的时间也就不远了。

新希望!IgA肾病又增加一新型靶向药

近期的好消息是,上周欧洲肾脏病年公布一类肾病靶向药——诺华公司生产的Iptacopan,最新的2期试验结果,降蛋白、延缓肾功能效果显著!

相对而言,IgA肾病是所有肾病类型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类肾病,发病群体往往比较年轻,以中青年人为主,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大部分人可能会面临终生用药维持的局面。且研究表明在二十年内发展到尿毒症的风险也较高,达到50%。

IgA肾病在早中期不算是太严重的一类疾病,比较容易控制。中后期发展中病理进展、尿蛋白、高血压的出现是威胁肾功能进展的主要两大因素。

此次这类新型的靶向药——Iptacopan,则是一类口服补体抑制剂。主要是针对靶向B因子加以抑制剂,起到抑制肾脏内炎症反应的作用。Iptacopan的药理机制是什么?

Iptacopan发挥作用的关键是针对病因来加以处理。临床研究表明,IgA肾病患者中有75%-90%的患者发现了补体旁路途径和17%-25%的患者存在凝集素途径(LP)被激活。简单来说,这些免疫补体及免疫复合物被激活,就会加重肾脏的免疫炎症反应。

针对IgA肾病发病的这些机制,Iptacopan作为一种口服补体旁路途径抑制剂应运而生,起到抑制更多免疫补体及补体相关酶被激活的积极作用,继而抑制炎症反应对肾脏的损害。

研究范围:

此次针对Iptacopan抑制剂药物2期试验同样采取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参与试验的患者分为两组:安慰剂组和Iptacopan抑制剂组。

所有患者在治疗之前,都进行了沙坦或普利类药物最大耐受剂量的治疗,尿蛋白及肾功能的状态都是治疗后的结果。

患者参与标准:尿蛋白定量超过0.75g/d,肾小球滤过率不低于30ml/min/1.73㎡,进行为期90天的研究治疗。

研究结果主要是针对监测患者尿蛋白的缓解情况,其次还有对于药物的安全性及副作用的情况,同时监测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等。

研究结果:

90天治疗的中期分析显示:

Iptacopan组患者尿蛋白减少了23%,eGFR几乎没有改变,而安慰剂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则平均下降了3.3ml/min/1.73㎡。

在副作用方面,两组之间都与剂量依赖性发生率没有差异。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服用期间注意预防感染的发生。

2期临床试验结果达到了主要数据重点,即进一步降低尿蛋白水平明显。这让专家学者对3期临床试验的证实充满信心。

3期主要研究IgA肾病靶向新药Iptacopan在延缓肾病进展、改善患者临床结局方面所达到的效果。来验证看是否可以延长进入肾病终末期的时间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此类药物会成为IgA肾病又一靶向药,让更多人患者受益,解决病因治疗的难题。

(注: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

了解更多肾脏病资讯,可以关注公众号

来源:肾病早知道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