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身体出现这5个症状,是提示血液黏稠了,掌握3招来“逆转”

2021-06-24 14:34 来源: 家庭医生名医在线

血液黏稠也就是血液中有形成分较多,增加血流阻力,血液流动速度减慢。若血液黏稠发生在中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身上,就易形成血栓,使得器官得不到足够血液和营养供应,导致动脉硬化,甚至因为中风而死亡。所以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若有以下几个症状应引起高度重视。

哪些症状说明血液黏稠?

1、午餐后困倦

其实大多数人午餐后会感觉到困倦,一般能忍受。然而血液太黏稠的人午餐后感觉到非常困,若没有休息整个下午都感觉到头痛头晕,没有任何精神。

2、四肢麻木

血液黏稠可影响毛细血管,使得毛细血管堵塞,进而生成血栓。血液流通缓慢也会造成知觉障碍,如手脚总是发麻或冰凉。

3、早晨头晕

一般血液黏稠度较高的人晨起后头晕,适当的活动或吃饭后才能改善。但晚餐后精神状态却变得异常兴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4、看东西突然模糊

日常生活中视力还不错,但最近看东西突然模糊,有时会出现一过性黑蒙,这说明血液太黏稠。这是由于血液流动速度慢,使得眼睛得不到足够营养和氧气供应,从而影响到视力。

5、下蹲时胸闷气短

一般身体肥胖的人血液黏稠度高,难以完成下蹲动作,下蹲后可出现胸闷气短和呼吸困难的症状。因为下蹲后流向心脏的血液减少,再加上血液流通不顺畅,从而使得肺部和心脏供血不足。

如何稀释血液?

1、多喝水

温开水是最好的血液稀释剂,因此应多喝水,尤其是晨起、饭前一小时和睡觉前。另外要选对水,不能喝凉水,以免刺激胃肠血管收缩,影响营养物质吸收;也不能喝盐水,不然会加快细胞脱水速度,导致血压升高;

纯净水也不是很好的选择,因为纯净水中矿物质太少,再加上低渗状态,水快速进入细胞中,无法稀释血液。最好的选择是20~25℃的温水,无论是密度还是张力都跟血液和组织细胞差不多。

2、缓解压力

精神高度紧绷、焦虑或背负着巨大压力、睡眠不足和熬夜等都会造成血液黏稠。因此应积极减轻压力,合理安排工作和作息,保证有足够的睡眠。

3、调整饮食

时刻注意饮食清淡,多吃菜,少吃肉,尤其是少吃动物内脏和各种肥肉,因为其中含有太多饱和脂肪酸以及胆固醇,可升高血液黏稠度。不妨多吃蔬果,其中含有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能抑制肠道吸收胆固醇。另外,也可以多吃香菇、西红柿、菠萝或黑木耳等,同样也能稀释血液。

温馨提示

发现血液黏稠后不必太紧张,一般不需用药,只要做好生活调理即可。除了做到以上几点外,也要戒烟戒酒,因为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可破坏血管内皮,促进血小板聚集,加快血栓生成速度。另外,多锻炼身体,如快步走、游泳或骑自行车等,能促进体内多余脂肪代谢。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