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术后尿潴留的原因有哪些?

2021-07-28 19:55 来源: 浅语花开

术后尿潴留指术后膀胱充盈状态下排空能力受损导致排泄后残余尿量增加,国际尿控协会和国际妇科泌尿协会将其定义为“通过症状和尿动力学检查发现的尿流异常缓慢和/或排尿不完全”。麻醉和手术均可干扰正常的排尿生理功能,据报道,盆腔手术后的术后尿潴留估计发病率为2%-43%。女性盆腔手术后发生术后尿潴留的常见原因包括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尿路梗阻或盆底肌肉无法放松。

术后尿潴留的相关症状包括尿流缓慢、排尿费力、膀胱不完全排空感、耻骨上压迫感或疼痛、需要立刻再次排尿和采取某种体位才能排尿等。对于有术后尿潴留症状或危险因素的患者,我们通常会开展逆行排尿检查。经膀胱尿管或超声检测发现术后尿潴留增加(超过100mL)可作出术后尿潴留的诊断。

术后尿潴留常见原因有:

继发于手术的神经损伤: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及直肠低位前子宫切除术后的下尿路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0%和68%。主要的易损神经分别为盆丛的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以及腹下丛的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

膀胱破裂:是妇科手术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与排尿功能障碍类似。临床表现多变:可能表现为无法排尿、尿量少或正常。具有未识别的膀胱破裂的女性可能丧失排尿感觉及缺乏耻骨上疼痛,部分患者主诉腹部胀满感,体检可能会发现波动感、手术切口渗液或血性尿,疾病后期可见腹膜炎、肠梗阻、泌尿生殖道瘘和脓毒症的征象。可经膀胱导管向膀胱注入75-100mL的无菌生理盐水,并随后观察是否可以抽出等量的液体,以鉴别膀胱破裂与尿潴留。

盆底失弛缓:尿道和盆底横纹肌失弛缓可导致功能性排尿障碍和术后尿潴留,盆底手术后这种情况可能加重。

术后镇痛用药:相比通过泵、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进行全身镇痛,术后持续输注或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法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较高。

尿路梗阻:尿失禁手术术后、尿道异物、尿道损伤等可能造成尿路梗阻,从而引发一系列尿潴留症状。

便秘:在健康儿童与女性中,已发现便秘与膀胱的不完全排空相关。除占位效应以外,由粪便造成的直肠扩张可能影响直肠-膀胱尿道反射,从而引起尿潴留。

其实知道了术后尿潴留的原因,我们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就不困难了。

比如疏导患者的情绪,引导患者做排尿训练,少放、早拔导尿管,术中操作轻柔,控制输液量(多个研究证实,将输液量控制在1000ml以内,可以减少尿潴留的发生),鼓励患者多喝水等方式。

至于患者膀胱内的尿量如何判定,我们可以使用超声检查的方法,这也容易被患者接受。

而一旦患者出现尿潴留,我们可以采取这些治疗方法:

药物

α受体阻滞剂能促进逼尿肌收缩和膀胱括约肌松弛,解除尿道括约肌痉挛,促进排尿。

热敷

热刺激可以使腹部、膀胱区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尿道括约肌松弛,并促使膀胱和尿道消肿,反射性刺激膀胱逼尿肌收缩,促进排尿。

诱导排尿法

取排便时的蹲位或坐位姿势和动作,可以使患者不由自主地放松肛门,同时由于排便时需要收缩腹肌增加腹压,可以压迫膀胱起到膀胱逼尿肌收缩所起的作用。

盆底肌肉训练

提肛肌训练可以增强盆底肌的作用,提高尿道括约肌的功能,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电生理治疗

电生理能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唤醒部分因受压而功能暂停的神经细胞,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通过刺激尿道外括约肌收缩,通过神经回路进一步增强括约肌收缩,加强控尿。电刺激神经和肌肉,兴奋交感通路并抑制交感通路,抑制膀胱收缩能力,降低逼尿肌代谢水平,增加膀胱容量,加强储尿能力。电刺激治疗是促进神经功能康复的积极手段,能被动锻炼肌力,预防肌肉萎缩,使神经恢复功能。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