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如何影响日间手术?

2021-10-12 11:28 来源: 人民资讯

来源:中国医疗保险

作者:罗利民 徐爽 杨卉 国新健康保障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什么是日间手术

日间手术的概念最早由英国小儿外科医师James Nichol在上世纪初提出,此后日间手术飞速发展,1995年国际日间手术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Ambulatory Surgery,IAAS)成立,并将日间手术定义为“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在1个工作日中完成的手术,除外在医师诊所或医院开展的门诊手术”。2012年,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China Ambulatory Surgery Alliance,CASA)成立后,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的实际医疗情况,将日间手术重新定义为“,患者在1日(24小时)内入、出院完成的手术或操作,特殊病例由于病情需要延期住院的,住院最长时间不超过48小时”。

目前国内已有很多城市的医院进行了日间手术的试点工作。日间手术模式能够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床位周转率、降低院内感染机率、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卫生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是对传统门急诊、住院模式的完善和补充,得到患者及家属、医护人员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关注和肯定。

我国自2018年起在国家政策层面大力推广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支付方式,在部分已开展DRGs支付的地区,医疗机构对于以DRGs方式进行日间手术病例支付的方式存在质疑,认为DRGs不能体现日间手术病例的医疗资源消耗。

本研究根据国内某市开展DRGs支付前后病案数据,对DRGs支付方式下的日间手术开展情况及卫生资源消耗等情况进行分析,探讨DRGs付方式对日间手术的影响。

日间手术开展和支付现状

国际日间手术开展和支付现状

各国开展日间手术的情况差异较大,美国和北欧等多数国家日间手术开展比例已达到80% 以上,其中美国日间手术量占总手术量90%以上。为降低日间手术存在的安全风险,各国均各自制定了比较严格的日间手术病种选择标准和患者准入制度。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