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协和医生说|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你了解多少?

2021-12-01 07:49 来源:明珠号 人民资讯

出品 | 协和医生说

作者 |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2019级直博生 陆莲凤

审稿专家 |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 李太生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 吕玮

编辑 | 胡鑫

自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首次分离出艾滋病病毒起,人类针对艾滋病的研究已有近40年历史。从传染病中的“绝症”到如今全球已有3800万HIV长期存活者,人们对艾滋病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恐惧。无论是艾滋病的检测、预防还是治疗领域,人类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艾滋病仍无法得到根治,艾滋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医生带您了解艾滋病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艾滋病的过去

众所周知,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病毒。与人们熟知的SARS、新冠或流感病毒不同,HIV病毒感染后不会立刻发病,而是可潜伏在人体内持续数年。

HIV感染、破坏的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CD4细胞,因此在不予干预的情况下,被感染者的免疫力会逐渐下降,无法抵抗其他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入侵,最终可致感染者死亡。

上世纪90年代是一个谈“艾”色变的年代,由于人们认知欠缺,检测率低下,病毒感染人体后难以被识别,导致大部分艾滋病患者确诊时都已进入晚期。此外,由于药物种类有限,单个核苷类药物无法控制病毒,直到1996年鸡尾酒疗法的提出才使得HIV病毒得以被控制。

在我国,早期抗病毒治疗面临诸多问题,无论治疗方案、剂量、时机,还是药品制作工艺等均需要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知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