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守望者”——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郧西县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丁国田

(1/4)
明珠号

农田“守望者”——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郧西县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丁国田

2022-05-08 09:34 来源:明珠号 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湖北日报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董园园 通讯员 邹景根 付书杰

从良种推广、试验示范,到粮油作物面积稳定55万亩、产量12.5万吨,他为家乡粮食作物增产增效献智出力;从弱冠之年奔赴一线,到两鬓斑白扎根沃野,他坚持初心不改,成为农田忠实的守望者。他,就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郧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丁国田。

一本推广笔记,记了34年

6号到小河村查看玉米和大豆复合种植查苗补缺,7号到观音镇开展第三次小麦赤霉病防治,8号到关防乡推广“油稻轮作”……翻开笔记本,工作计划密密麻麻、清晰明了。

岁月无声,服务有痕。丁国田34年扎根一线,一个“农”字留在笔端、烙在心田。

1988年,22岁的丁国田从原郧阳地区农校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生他养他的土地——郧西县马安镇。由于当地自然条件较差,加上良种、科学种植普及率不高,粮食产量问题仍是挡道的“拦路虎”。

“发挥所学,把产量提上去。”丁国田暗下决心要改变现状,他向老站长提议,推广水稻“两段育秧”。丁国田靠着双腿走遍25个村,踏遍无数个田埂、推广新种子,下田地、讲述新技术,但群众似乎并不买账,“才从学校出来的娃,会种什么田?”“老种子怪好的,新种子还要花钱,种了有保障?”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丁国田租用种粮户陈敬贵家3分地,划分为十几个棚,开展育秧试验。浸泡“汕优63号”谷种、拌营养土、整理育秧池、撒子出苗……

一周后,多数秧苗青青、长势良好,但有两棚秧苗却纤瘦发黄。春种日头,夏种时。看着发黄的秧苗,急得陈敬贵直蹬脚,嘴里不停念叨:“让你不试,你偏不信,这要是误了时头那还得了。”

问题出在哪里?他找同行分析原因,边听边问、边学边记,分析出因使用未腐熟的农家肥,导致营养土二次发酵使秧苗“受烧”。有了这次教训后,他便有了记笔记习惯,什么种子、什么配方、什么时节播种、特别要注意什么,他都清晰地记录,这一记就是34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