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长江三鲜”之首的河豚——童年美食
一般来说,我们讲味道鲜都是因为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的成分,而有人统计河豚体内17种氨基酸总含量竟然达到19.78%,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的总含量为9.05%,占氨基酸总含量的45.75%。高于其他淡水鱼类,所以河豚味道非常鲜美,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河豚鱼肉味腴美,鲜嫩无刺,蛋白质含量高达28.2%,营养价值较其它鱼类更为丰富,长期以来作为一种名贵鱼类而蜚声中外。

江阴人烧河豚,一般是红烧、黄焖和白汁,其中最经典的当然还是红烧河豚了,红烧河豚又分为铺油烧和熬油烧两种,老法烧河豚极具仪式感,烧之前的宰杀河豚就极其讲究,所有的工具都和厨房的其他工具分开使用,河豚杀好洗鱼也极为讲究,等到烧时,还要专门备一顶大伞,那是为了防备煤灰等灰尘掉落锅中而特备的。
江阴原烹饪协会的承嗣荣专门在他的《澄江食林》一文中介绍了河豚的烧法:以绍酒(黄酒)代水,投料时,先入鱼肝(“铺油烧”时,先将绍酒、葱、姜放至锅中煮沸,后投入肝片;“熬油烧”时,用熟猪油同肝片同时入锅熬制);后按火候依次投入鱼骨、鱼皮、鱼肉、鱼肠、鱼精白;待用小火焖煮四十分钟左右后,再投入绍酒、白糖等调料;待汤汁煮沸,即停火、起锅、装盆。装盆时,先将鱼骨置人盆底;然后在其上面盖以鱼肉、鱼皮;最后,盖上鱼精白点缀,以达到美化的效果。旧时,为保证品尝河豚者的安全,河豚烧熟后必须由厨师(烧河豚者)先尝,待确认安全无毒后,才能上桌供客人食用。

我吃过许多地方的河豚,独对江阴河豚的味道倍加赞誉 ,一是红烧河豚的色泽更油亮红润,大概是得益与江阴华士酱油的渲染和猪油的浸润。
二是河豚那个被主人反复介绍的可以治胃病的河豚皮,那个看似有皮,但搛上去几近软化、柔软无比,吃到嘴里几乎可以呡化,一嘴脂胶一嘴鲜香,而那河豚皮上被所有人争厌但又都拼命吞咽的鱼刺,只有在江阴人如此的烧法面前才吃得没有如梗鱼刺的感觉,因为主人会边介绍,边教你如何把鱼刺卷到内里的吞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