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慢火车”上的年货直播

2023-01-07 08:30 来源:明珠号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人民铁道报

助力乡村振兴

“慢火车”上的年货直播

乡亲们在“慢火车”上直播带货。 李玉祥 摄

胡艳波 张学鹏 侯继尧

“黑土地粘豆包,火龙沟村的明星产品,滋补养生,香甜软糯,想吃的‘老铁’抓紧下单,手慢无哦。”1月5日,春运在即,在长汀镇开往牡丹江的6288/6285次列车里,黑龙江省长汀镇火龙沟村村民贾铭轩对着手机,拎起黄澄澄的粘豆包作直播。他所在“助农惠工”主题车厢内,贴满了各类农产品的宣传画,展架上摆着袋装的瓜子、木耳,充满了浓浓的新年气息。

6288/6285次列车穿梭在张广才岭的广袤林海雪原之间。沿线火龙沟村盛产玉米,这种玉米香甜软糯,加上当地水质甘甜清冽,村里家家户户都有用黏玉米发酵制作粘豆包的传统。

家住火龙沟村的贾铭轩知道这种绿色产品很受城里人青睐,如果能把这些粘豆包推销出去,会给当地人增加很多收入。贾铭轩很快组织带动乡亲们成立了粘豆包厂,可是销路却让他们犯了难。他便和同乡们背着一袋袋粘豆包,坐着“慢火车”进城去找销路。

“冬天,我们这儿的村民只能坐火车出去,票价很便宜,一趟才5元钱,我一周就要进城五六次,往返加在一起也就50多元钱。”贾铭轩说。“我们带的袋子大,有时候刮破了,列车员还准备针线、胶带帮我们缝合粘好,上下车帮我们抬,这车就是我们厂的‘通勤车’。”同乡李云琪说。

“慢火车”坐了几百趟,贾铭轩还真打开了销路,他们的粘豆包越来越受欢迎,年收入达到10余万元。随着销售产量的提升,2017年,贾铭轩关掉了手工作坊,开起了厂子,打造了“火龙沟”粘豆包品牌,年营业额直线上升。贾铭轩的厂里雇的都是同村的乡亲,好让他们在农闲之余多一份收入。“目前在我家工厂打工的乡亲有近60人,月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

当了老板的贾铭轩还是挤着“慢火车”出去谈生意,唯一的变化就是当年的编织袋变成了包装精美的粘豆包礼盒。

“这几年受疫情影响,销路不畅,我也开始试着网络直播带货了,就在这趟车上直播。”贾铭轩笑着说。他这个想法来自“慢火车”的变化。

2022年,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对管内的9对公益性“慢火车”进行改造升级,其中6288/6285次列车被命名为“林海雪乡号”,并设立了“红色印记”“助农惠工”和“心灵之旅”三个主题车厢。

“今年春运,为了助力沿线百姓更好地售卖山土特产,我们车队特意在‘助农惠工’车厢里放置了农副产品展示托盘、公平秤、塑料袋等辅助交易工具,并且还专门留出座席,供和贾铭轩一样有售卖农副产品需求的农民进行直播售卖。”41岁的柳旭东是牡丹江客运段牡大车队的列车长,在“慢火车”上工作了12年。他介绍,春运前,列车还专门组建了“林海雪乡号”公益性“慢火车”服务信息群。“在群内,沿途百姓可以互相交流农产品交易、劳务用工、就医咨询等信息。在没有站台的乘降所,我们还提供辅助车梯、车门辅助灯等设备,让百姓出行更舒心。”柳旭东说。

“铁路在‘慢火车’车厢里设置农副产品直播间,帮我们推广售卖特色产品,帮助乡亲们增加收入,太暖心了。”在直播间,看着粘豆包的订单量蹭蹭往上蹿,贾铭轩乐开了花,“以前坐着‘慢火车’出门找销路。新年新气象,今年我们在‘慢火车’上直播,让土特产走进千家万户,我们的销售额又翻了一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