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化生活
范泽锋:西望村是依托紫砂产业发展起来的传统手工艺特色村,我们深知优美的农村风貌、整洁的人居环境,是让群众安居乐业、游客流连忘返的基本条件,也是实现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必然基础。我们村在硬件上和城市相差不大,如果寻找差距,我认为还要在就近医疗和政务服务方面补齐短板。我们探索建立政务“窗口”到“家门口”服务体系,打造西望村政务服务大厅,同时积极推行基层首诊,有望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就医格局。
主持人: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根基。如何找准乡村产业发展的路子,做大做强?
周国翠: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乡村产业兴旺是基础、是关键。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建议强化乡村特色产业培育,依托各地资源禀赋,培植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农业产业强镇。要突出乡村产业主体培育,围绕做强乡村产业,培育一批领军型头部企业,建设一批产业化联合体,提升一批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休闲农业、创业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范泽锋:30多年前,西望村还是宜兴出了名的扶贫村。2009年,我们成立全国首家以农民手工业为基础的紫砂陶瓷专业合作社和合作社党支部,组织实施“青蓝结对工程”,促成380对师徒结对,每年免费举办紫砂公益培训班,帮助返乡创业大学生、外来青年等紫砂从业者钻研技术、创新经营。合作社还免费为社员组织产品交流、统一制作品牌、营销,带领社员抱团闯市场、联手致富。现在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手工艺制作,去年全村紫砂壶产业收入达3亿元,每户年收入超过40万元。
主持人:农村要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治理。如何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范泽锋: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关键是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西望村打造了“五色西望”品牌,形成“红色先锋、紫色产业、绿色生态、蓝色安居、青色民主”模式,用“红色先锋”带动“紫色产业”,用产业发展促进城乡融合,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周国翠:乡村治理成效好不好,关键在人。建议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比如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定向培养计划,每年从优秀高考生中招录一批涉农专业大学生,作为乡村振兴定向培养对象,在校期间学费由财政承担,按期毕业后回入学前户籍所在乡镇从事乡村振兴工作,建立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加强基层业务能力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促进乡村治理和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