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安徽长丰:智慧农业谷 尽显“科技范”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合肥1月19日电(赵越、陈若天)当传统农业“撞上”现代科技,田间地头也有了大智慧。在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智慧农业谷数字草莓示范园。人民网 陈若天摄
草莓有了“智慧管家”
1月15日,气温骤降,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伟一头扎进长丰县智慧农业谷数字草莓实验大棚,用手机APP熟练地调节,确保棚内保持一个适宜的温度。

自动化巡检机器人正在监控草莓园情况。人民网 陈若天摄
“只要我打开手机,就能实时监测草莓长势,掌握温度、湿度、虫害、光照等情况,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调节。”李伟说,数字草莓实验大棚通过利用传感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大数据中心,进行数据的建模分析,最后得到草莓生长过程的一个模型,给草莓种植户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方案,从而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智慧农业是当今农业的发展趋势,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2020年6月,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与合肥市人民政府、长丰县人民政府共建了合肥智慧农业谷创新平台,发挥大数据、自动化人才优势,整合优质科研资源,着力打造数字农业新模式。

草莓产业互联网平台。人民网 陈若天摄
水湖镇5万亩、罗塘乡3万亩、左店乡2万亩……在智慧农业谷打造的长丰草莓产业互联网平台终端,一张长丰县草莓“数字地图”清晰呈现,各乡镇草莓种植面积和占比、企业种植面积排名、草莓主要销往区域、辐射带动地区等数据,以图表和数据的形式清晰呈现。
“通过数字赋能、科技加持,进一步推进草莓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草莓经济新动能加速汇聚。”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儒敬说。
小菌菇也有“科技芯”
在长丰南端的北城,中国菌物谷正加速崛起,在这里,一个个集装箱式“小房子”颇为壮观。
“可别小看了这些‘小房子’,它们是‘智慧出菇房’,不是普通的种植大棚。”合肥菌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常莹介绍,“智慧出菇房”集成了吉林农业大学李玉院士团队44项专利技术,核心科技是运用院士团队自主培育的菌种和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术进行种植管理,种源安全可靠,可实现对食用菌生产现场气象、土壤、水源环境的实时监测,通过远程自动化控制,缩短生长周期,减少人力成本。

“智慧出菇房”内,工作人员观察菌菇生长情况。人民网 陈若天摄
“智慧出菇房”彰显了科技的力量,也能切实助力农民增收。
常莹给记者算了笔账,以红托竹荪为例,一个智慧出菇房可种植红托竹荪3000棒,全年能生产24茬,利润可达7.2万元,产值是传统栽培方式的3倍。“而且不受土地、技术壁垒等限制,能迅速形成集群式食用菌生产基地,可摆放于农户房前屋后和庭院、晒场,实现智能化立体生产。”常莹说。
2022年7月3日,由合肥市人民政府与吉林农业大学合作共建,长丰县人民政府、吉林农业大学和玉隆高科三方共同实施的国内首个以菌物种业创新为引领的食(药)用菌产业高地“中国菌物谷(合肥)”正式揭牌。下一步,中国菌物谷(合肥)将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完成菌物种质资源调查采集第二、第三阶段工作任务,开展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综合鉴定与评价工作和赋能菌物全产业链服务行动,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