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胃癌的最大元凶
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很高,这种细菌的再次感染率也非常高,患者被医治以后,一定要养成定期复查的好习惯。疾病被治疗好以后并不代表这种细菌不会再侵犯人的身体,不注意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依旧存在很高的复发率。
除此之外,不按时服用药物也是诱发幽门螺旋杆菌再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众多治疗的病例中,有这样一个案例值得大家借鉴!患者在得知自己患有幽门螺旋杆菌以后,积极配合医生给予的治疗方案。

在服用药物期间,他并没有严格把控10~14天不断药的原则,而是吃了五六天药就觉得自己有所好转,因此停止了药物的服用。没有严谨的治病态度,导致患者连续感染了三次幽门螺旋杆菌,在后期的治疗过程中,身体已经对常规的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治疗的效果大打折扣。
这并不是个例,无论是哪种疾病,医生建议服药都要按时服用,对于稳定病情有着重要意义。擅自改变药物的剂量,或者擅自停药都是错误的行为。

幽门螺旋杆菌会诱发或加重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慢性炎症长时间不进行治疗,会对胃粘膜细胞自我修复、胃酸平衡等功能造成影响,使胃癌出现的风险上升。有80%胃癌病例在早期是没有任何症状的,等疾病出现已经为时已晚。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病情久治不愈,要考虑是否与服药的习惯有联系。治疗疾病最忌讳的便是轻视疾病,重视疾病才能加快痊愈的进度,为健康保驾护航。

积极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外出就餐的次数,因为某些饭店的食品,以及餐具消毒问题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隐患。如果聚餐不可避免,一定要养成使用公筷和自备餐具的习惯,这并不是夸张,而是最有效、便捷的预防疾病方法。

在疫情期间使用公筷已经成为了人们预防新冠病毒的重要途径之一,除此之外,它还能够帮助人体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慢性乙型肝炎等一些传染性疾病的出现。
总结
幽门螺旋杆菌这种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家不够重视和关注。根据2017年的调研显示,我国居民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已经高达了40%~60%,这足以看出这种病菌在我国属于高发疾病,数据来源:2017年《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及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俗话说,“病从口入”,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将这句话体现得淋漓尽致。吃的食物不合适或者是不注意卫生,还有可能诱发其它疾病的出现,为了自身健康和家人的健康,要将幽门螺旋杆菌拒之门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