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肠癌来临并非毫无征兆,4个异常要留心

2023-02-06 20:11 来源:明珠号 小肆说健康

龚女士今年46岁,在一家国企任职,每年单位都会组织体检,不过每年的“肛门指检”项目她都拒绝了!

近半年来,龚女士被断断续续的便血所困扰,起初以为是痔疮没当回事儿,后来发现自己一天要大便个三四次,而且排出的大便好像比以前细了,还伴有腹痛、异常消瘦等症状

这时她才感觉到不对劲,到了医院就诊。

肠镜检查才发现是“直肠肿瘤”,医生称这种低位的肠癌,几年前查的话或许还是息肉,通过肛门指检也能发现,只不过龚女士一直不愿意检查,这才耽误了病情!面对以后需要随身带着粪袋的生活,龚女士悔不当初。

一、肠癌是如何一步步“拖”出来的?

据统计,2020年全世界新增肠癌患者193万例,肠癌总体发病率排行第三位,多数人的肠癌是拖出来的。

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的饮食习惯,以及吸烟、喝酒、久坐不动、长期压力过大等,都会增加肠癌的发生风险。

一般来说,从正常的肠道黏膜发展到肠癌,可能需要经历10-15年的时间,早期肠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超过90%,而晚期转移性肠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只有14%。

可是大多数的肠癌患者在患病前并没有做过肠镜筛查,多数是等到身体有了明显异常症状再去医院检查,这个时候多数已经发展到了晚期,大大影响了预后。

另外,有些人在体检时查出肠道内有息肉,也可能不当回事,从而延误病情。

大肠息肉是长在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腺瘤的癌变程度更高,而且一般没有特异性症状。据统计,有80%-95%的肠癌是由腺瘤性大肠息肉发展而来的,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

按息肉的性质来分,一般可以分为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是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发的,几乎不会恶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