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禽旱养拓富路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

饲养员在赶抓鸭子。

旱地养鸭干净也环保。

饲养员把鸭子装车。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平常,鸭子都是养在江河边或池塘边。然而,近日记者在藤县塘步镇大罗村所看到的养鸭场,却是开辟在一块坡地上,白花花一大片的鸭子养在旱地场,旁边没有任何水塘溪流。
据介绍,藤县水禽旱养以“公司+农户”模式,由公司出技术、鸭苗、饲料,农户负责饲养。旱地养鸭是一项新技术,比水面养鸭更环保,鸭场清理出的废水富含肥力,可用来浇灌地里的农作物,鸭子排泄物也可作有机肥,形成绿色循环种养,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藤县探索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一条绿色高效的“走地鸭”水禽旱养新路子。农业农村局积极推广旱地养鸭技术,每年都派有大量的技术人员到养殖场指导旱地养鸭,让坡地、水井替代河塘水库,越来越多的农民靠旱地养鸭走上致富路。截至目前,全县已有旱地养鸭专业户15家,总产值超过2500万元。
本报记者 潘 登 通讯员 罗金霞 黄石芳/摄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