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植农业 逐梦田野
本文转自:黔南日报
“耕”植农业 逐梦田野
——记“退休不褪色”的三都老干部王兴成

王兴成(左一)与务工群众在葡萄基地里忙碌
文/图 本报三都记者站 陈明珠 韦恩雪
在三都水族自治县,有这样一位“农民”,他“退岗”不褪色,重返田园发挥余热,在三都周覃镇农业园区里盘活闲置土地,打造葡萄产业,他就是退休干部王兴成,他打造的“阳光”乐园,是群众实现就业增收的“钱景”乐园。
走进周覃镇农业园区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基地,路边一排排白色的大棚整齐排列,棚内葡萄树成行成排。基地里,果园负责人王兴成和工人们在大棚里进行葡萄管护作业,有的剪枝,有的开着机器来回松土,有的喷洒营养液,有的手持锄头覆土,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干一行爱一行,种下“阳光”收获希望。王兴成种植葡萄前是一名农业干部,从县农业农村局退休后,“退岗”不褪色的他又干起了“老本行”,重返田园继续发挥余热,而打造属于自己的精品葡萄乐园一直是他的心愿。
经过多方市场调研,发现“阳光玫瑰”葡萄走俏市场,“钱”景广阔。去年3月份,王兴成便从上海农科院引进“阳光玫瑰”葡萄品种,在农业园区向政府租用大棚种植。为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基地就地采用废弃的菌棒、牛粪等有机肥,并加入营养液综合,用于提高土壤肥力、预防病虫害,营养液中的有机质还能促进农作物生长。基地还配备了完善的喷水系统,遥控一键操作就可实现自动喷灌,起到增湿、降温的作用,能让葡萄更好地生长。
“用有机肥能把土壤改良好,让葡萄长得更好。明年葡萄成熟以后,让更多的游客来这里采摘、游玩。”王兴成说。
王兴成还打算在葡萄架下套种草莓,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果园经济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在发展自己的“阳光”产业时,也能带动更多群众吃上“产业饭”,实现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
“葡萄基地离我家很近,我就来这里上班,收入也还可以。”务工群众覃如完说。
据了解,周覃镇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园共60亩,去年开始种植,目前果树长势良好,今年可挂果上市销售,预计亩产1500公斤左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财 一款新药在美国试验被叫停,会被中国医保劝退吗?
-
生 特殊的干细胞移植,成功“治愈”一位艾滋病患者,世界第五位“治愈者”出现
-
东 病例激增!潜伏期2-8天!严重可致呼吸衰竭!近期警惕这种病毒
-
F 细数那些曾经让人颠覆三观的“控制饮食”大法
-
健 医改最大受益人被忽悠上街反对?其实改革后老年人更受益!
-
财 进医保的新药,却迟迟进不了医院,是什么阻碍了“谈判药”落地?
-
健 五问医保个人账户改革:“缩水”的钱去哪儿了?谁将从中获益?
-
央 酒精对它无效!这种病毒进入高发期,中疾控最新提醒
-
时 无法预防新冠!默沙东、辉瑞均宣告研究失败,国产特效药扎堆抢占700亿市场
-
人 新冠病毒抗体IgG阳性率近96%,专家:不建议过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