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祁阳“双季稻+紫云英”种植模式富民增收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研究人员在试验田里提取土样。刘志军 摄
中新网永州2月24日电 (刘志军 陶冶)春日渐暖,中国农科院湖南祁阳红壤站试验田里的紫云英花开得正盛。祁阳红壤站副研究员黄晶博士正带着自己的绿肥团队在试验田里提取土样。
“通过测土,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土壤主要养分的丰缺状况,从而提出科学合理的施肥建议,保障农业实现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黄晶说。
土壤肥力变化是一个动态且缓慢的过程,只有通过长达20年以上的长期定位试验才能得出较为可靠的结论。早在1982年,中国农科院祁阳红壤站就开始布置长期定位试验。科研人员将试验田划分成多个小方格,分别进行稻稻绿肥轮作、绿肥(紫云英)替代化肥效果和绿肥(紫云英)稻草还田效果定位试验。

紫云英。刘志军 摄
经长达40多年的研究发现,长期种植绿肥能够替代40%化学氮肥,“紫云英+水稻”轮作能降低粘虫数量12.6%,降低农药使用量10%-20%。
祁阳市依托红壤站提供的科学依据在全市推广“双季稻+紫云英”轮作,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
“别小瞧这小小的紫云英,它是水稻肥沃的秘密养料。”看着田野里竞相绽放的紫云英,肖家镇种粮大户刘志华兴奋地说。
在翻耕工作开展时,农田中的紫云英也被机器切断,混入土壤之中,成为水稻种植的底肥。“每年种田1000多亩,有了新的种植模式后,稻谷亩产比以前增加10%以上,大米售价也比同品种高出1元每公斤以上。”刘志华说。
紫云英还田,每亩可以减少20%至40%的化肥用量,不仅降低了种田成本,土壤肥力、通透性等状况也越来越好。“紫云英的根部具有强大的固氮作用,土地的肥力变强,对产量和水稻品质都有提升。”中国农科院祁阳红壤站研究员高菊生说。(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央 酒精对它无效!这种病毒进入高发期,中疾控最新提醒
-
小 2023年“血糖新标准”已公布,不是3.9~6.1,建议参考
-
财 一款新药在美国试验被叫停,会被中国医保劝退吗?
-
小 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为什么效果不理想?一文揭晓答案
-
东 病例激增!潜伏期2-8天!严重可致呼吸衰竭!近期警惕这种病毒
-
小 高血压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健 医改最大受益人被忽悠上街反对?其实改革后老年人更受益!
-
浙 28岁白领变“白兔”医生:阳康后注意这个疾病
-
时 无法预防新冠!默沙东、辉瑞均宣告研究失败,国产特效药扎堆抢占700亿市场
-
彩 肠胃炎不去看会自愈吗
-
人 新冠病毒抗体IgG阳性率近96%,专家:不建议过度检测
-
每 金张掖 “金米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