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皮肤黄、手掌红、生红痣是肝病?弄懂这些不再“肝”着急

2023-03-18 16:12 来源:明珠号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18日讯 “我脸发黄是得肝病了吗?”“我是不是长了肝掌和蜘蛛痣?”“只知道甲肝和乙肝,没听说过戊肝。”今天(18日)是全国爱肝日,记者采访到肝病专家,来讲“肝”货、排“肝”扰,让人不再“肝”着急。

受访医生: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第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严佑琴

严佑琴为患者讲解病症。

红手掌、面发黄,肝病藏身上?认错了,别紧张!

3月15日,喜欢浏览健康信息的陈宁(化名)愁眉苦脸走进武汉市第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肝病科)诊室。她告诉严佑琴,最近跟别人一对比觉得自己皮肤发黄,网上说这是肝病患者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让她如临大敌。“我平时这不敢吃那不敢喝就怕得病,居然轻易中招?”

“你的肤色正常,太紧张才做了错误判断。”严佑琴仔细查看她的巩膜并无黄染症状,做了肝功能检查发现各项指标正常。严佑琴介绍,有些人追求美白面发黄就觉得是病,亚洲人本就是黄皮肤往往不必过于惊慌,若巩膜发黄则需要特别注意,这多见于胆道阻塞或肝病。

“手掌红胀是肝掌吗?”“身生红痣是蜘蛛痣吗?”严佑琴在诊疗过程中常见此类问题。她介绍,出现慢性肝炎特别是肝硬化后肝功能减退,对雌激素的灭活能力下降,造成雌激素大量堆积,刺激血管充血和扩张,形成肝掌和蜘蛛痣。

严佑琴带领团队查看工作记录。

大拇指底下突出的掌面是大鱼际,小拇指底下的掌面为小鱼际,只有这两处发生红肿才是肝掌的症状。蜘蛛痣多生于前胸和颈部,其中央突起红色点状丘疹,周围有红色小血管呈放射状分布,状如蜘蛛,指尖轻点中心网状完全消失,不消失则不是蜘蛛痣。

戊肝发病率上升,与乙肝组成夺命拍档!高危人群注意预防

甲肝、乙肝为人熟知,凶猛的戊肝却常被忽视。戊肝由戊型肝炎病毒性引起,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全龄覆盖,高发于40岁以上人群。猪、牛、羊、海产品等均为病毒宿主,不洁净水源、食物和厨具可能引起食源性传播。

严佑琴提醒,慢乙肝患者应高度重视戊肝预防,乙肝、戊肝重叠感染不仅延长患者病程,还可能增加肝衰竭、死亡等严重临床结局发生的风险。预防戊肝应注意食品卫生,不吃未煮熟的猪肉、海产品,饮用消毒过的干净水,接种疫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戊肝疫苗适用于16岁及以上易感人群,诱导的抗体可持续至少30年。”

严佑琴带领团队查看工作记录。

心疼孩子读书苦,晚自习后常加餐,竟然引起脂肪肝

近年,严佑琴常常接诊过度肥胖的青少年,严重者身高不到1.7米,体重却超200斤。这些孩子运动时间少,又管不住嘴,喜好甜食,吃东西重油重盐。“还有些家长心疼孩子学习辛苦,晚自习回家后做饭加餐,反而增加了孩子肝脏的负担。”

脂肪肝是可逆的,即使患上也不必灰心丧气。严佑琴说,给肝脏减负,从调整饮食结构开始,尽量吃低糖低盐低脂的食物,补充优质蛋白,进行规律的运动,使体重逐步下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可取。

(长江日报记者魏旭平 通讯员贺琼 杨文佳)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