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切实筑牢农业强省底座根基

2023-03-22 07:15 来源:明珠号 每日看点快看

“首”体现在建设标准上。四川谋划,年内将率先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分类明确平原、丘陵、山地建设技术标准,同步率先在全国启动高标准农田立法,用标准和法制守好建设质量。

“首”,体现在投入力度上。四川提出,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对下要统筹土地出让收入优先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中央补助标准基础上,省级实行差异化补助政策,稳定平坝区域补助标准,提高丘陵山地高原补助标准。市县财政统筹整合相关涉农资金,确保高标准农田达到建设标准,实现“吨粮田”。

“首”体现在推进方式上。四川坚持整灌区、整市、整县、整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

建得好还要管得好。针对部分已建项目质量效益不高等现实问题,省级层面提出,鼓励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探索高标准农田管护模式。特别是厘清责任主体,探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由第三方机构进行专业化管护,提高农田管护水平。

“管”的重点是要确保“良田粮用”。四川谋划,借助田长制等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体系,强化高标准农田的用途管理,确保“良田主要用来种粮”。

打好“组合拳”破解“农机瓶颈”

“小麦长得明显更健壮,根系更发达。”3月13日,瞅着已经分蘖的小麦,绵阳市梓潼县卧龙镇桂花村村民潘演力乐开了花。前年秋播,他采用新式机械进行免耕播种小麦,170亩土地平均亩产450公斤,“看今年这个长势,我估计1000斤应该没有问题。”

推广“稻茬小麦免耕带旋播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正是四川小春“稳小麦”的重要抓手,该技术的关键是推广使用机械,这也是近年来四川农机科研攻关和示范推广的成效之一。

“天府粮仓”要靠“天府良机”支撑。受限于地形地貌多样性,四川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相对困难。监测表明,机械化水平偏低导致人力投入居高不下,是四川农户种粮成本无法有效下降、种粮收益无法快速提升的重要制约因素。换言之,农机短板能否补齐,关乎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质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