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林:从货运司机到家庭农场主
本文转自:玉溪日报
多元化发展开辟致富新路 引导村民向新型农民转变
张正林:从货运司机到家庭农场主

张正林的家庭农场常年存栏肉牛60多头。□ 本报记者 施宇 文/图
“张大哥,小牛犊还有没有?我想预定几只。”“我家地里的蔬菜需要牛粪,你能送来吗?”……春耕时节,易门县绿汁镇木厂村宇轩家庭农场的农场主张正林经常收到来自村民微信和电话的各种农事咨询。
近年来,易门县以家庭农场示范创建为抓手,不断建立健全指导服务机制,全面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按照“发展一批、提升一批、规范一批、示范一批”的思路,培育出了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宇轩家庭农场正是其中之一。
“最近村里的紫甘蓝、娃娃菜等蔬菜长势良好,急需粪料,自家牛场又需要每天管理,所以我请了15个小工来帮忙。”张正林一边给牛喂食,一边向记者介绍家庭农场的情况。2018年之前,张正林一直是拉矿跑货运,家里的400多头羊由父亲养殖管理,但突如其来的羊痘病让羊在一个星期内就死了20多头。当时,张正林毅然回乡,隔离变卖健康的羊,最大程度减少损失,还创办了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发展牛羊养殖和洋葱种植。随着牛群规模的扩大,又在“畜牧贷”和“妇联贷”的帮助下,租了一片土地,投入20多万元改造成养牛场,并种植20多亩甜象草,以满足草料需求。现如今,张正林的农场扩充了云岭牛、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等品种,常年存栏肉牛60多头。
通过近5年的发展,张正林为农场配置了碎草机、拖拉机、打包机、铲粪机等农用机械,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通过“粪草互换”“种养结合”的绿色生态方式,形成了“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促进了农场内部资源循环利用。“过去,每到秋收后,每年都要花钱请人清理田里的秸秆。有了养殖场后,村里玉米秸秆变废为宝,和甜象草、麦糠等一起加工成牛羊的饲料,而牲畜粪便则可以发酵成有机肥,用到自家50亩洋葱地。”张正林凭借着敢想敢干的闯劲,一跃成为养殖大户,完成了从货运司机到种养高手的转变,算上牛、羊和洋葱,预计今年纯收入可达30万元。
因为经营状况优、带动效果好,张正林的家庭农场被绿汁镇列为重点服务和扶持打造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标杆。2022年5月,在绿汁镇政府帮助下,张正林成立了易门正宇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易门林宇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在规范家庭农场经营、带动建档立卡户致富的同时,为村民更好地提供种养技术帮助,积极引导村民从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