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味卤鹅 四海归潮
2023-04-20 06:59 来源: 每日看点快看
鹅本是为了保质而卤制。在卤的过程中,形成美味,积淀风味,培养口味,又反过来引导消费。家庭主妇买得最多的是鹅肉,因其性价比最高,适合居家过日子;昂贵的老狮头鹅头通常只由高档餐厅卖给对钱不太计较的大款食客;粉肝大部分人都喜欢,但要比普通鹅肝贵很多;鹅掌和鹅翅是经典的下酒菜,但不适合牙齿缺损的老年人……
“如今潮汕卤鹅越来越知名,成为支撑一方发展的重要产业,这在以前很难想象。但卤鹅的风味与从前相比,相差不大,还是原来那个卤鹅。来到潮汕,最好点个卤味拼盘,品尝卤鹅各种各样的滋味。”张新民坦言。
鹅意
从通俗文学到市民文化
张新民在《煮海笔记》中提及,受到卤料和酱油的制约,卤法发展缓慢。香料传入中国时多作中药材使用,应用于膳食调味的反而较少;而酱油真正普及要到晚清之后。因此,虽然《齐民要术》《调鼎集》中有类似烹饪方法记载,但究竟不同于今日的卤法。
茶,浅尝辄止,文人骚客尽可附庸风雅。鹅,味入肌骨,必得啖其肉拆其骨后才能吮其至味,不免有至死方休之感。对于讲究含蓄的国人来说,难免羞于启齿,是以古人如何吃鹅,少见于诗词,多在笔记小说中得到反映。以通俗文学为例,《水浒传》中有酿鹅、肥鹅、熟鹅;《西游记》中有腌腊鹅;《金瓶梅》中除肥鹅、腊鹅肉、腌腊鹅脖子外,还有小割烧鹅、水晶鹅、玫瑰鹅油烫面蒸饼等;《红楼梦》中则有糟鹅掌、胭脂鹅脯、松瓤鹅油卷等。
水晶鹅是一种带冻菜肴,鲁菜中有水晶肘子一菜,因汤冻透明,状如水晶,故名。至于何者是胭脂鹅,《易牙遗意》记其方:鹅一只,不剁碎,先以盐腌过,置汤锣内蒸熟,以鸭蛋三五枚洒在内。候熟,杏腻浇供,名杏花鹅,又名杏酪鹅。杏腻乃杏花腌渍而成。杏花骄红,鹅肉腌后呈赤色,似胭脂,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