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热浪来袭防晒技能学起

2023-04-24 07:00 来源:明珠号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

■ 张冕

临近立夏,全国多地迫不及待地进入“体验版初夏”。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夏季,除黑龙江中部和北部气温较往年同期略微偏低外,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将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的水平。

高温来袭,紫外线也在借势发威,提醒大家防晒需要提上日程。近日,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等联合发布了《日晒伤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为今夏防晒提供了一套全方位指导。

要防止被紫外线灼伤,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陈翔建议遵循5条原则:

1.躲着阳光走。避免长时间日晒,尽量避开上午11点至下午3点之间进行户外活动。小于6月龄的婴儿应尽可能在阴凉处活动。

2.穿长衣戴大檐帽。需要长时间户外运动时,建议使用宽檐帽和长袖衬衫来保护和遮盖身体。织纱密度越高、颜色越深或加有防晒涂层,其紫外线吸收能力越强,防晒效果越好。

3.防晒霜+衣帽,效果加倍。建议选择SPF 30以上的防水防晒霜,均匀涂抹在面、颈、肩等日晒伤好发部位。防晒霜应在日晒前30分钟涂抹,并每两小时或出汗、游泳后补涂。要注意,别给儿童使用含有维生素A、羟苯甲酮、香料、对羟基苯甲酸酯及其他防腐剂的防晒霜,以免诱发刺激性皮炎。

4. 皮肤“疼”了就回屋。皮肤开始感到灼热或刺痛时,应立即避免日晒,回到室内或阴凉处。

5.服用某些药物要避光。正在服用光敏性药物(多西环素、磺胺、灰黄霉素、胺碘酮、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的人群,或患有结缔组织病等光敏感的人群,应遵医嘱避免日晒。

一旦晒伤,应立即用生理盐水、硼酸溶液或2.5%吲哚美辛溶液冷湿敷患处。然后,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缓解红斑及局部皮肤充血,抑制日晒后色素沉着,缓解局部皮肤疼痛感。若形成皮肤大疱,则应保持疱壁完整,尽快就医处理。

(据《环球时报》,略有删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