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传统养殖占七成 新兴方式是发展方向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 这两年,海参价格一路走低,部分原因是养殖规模扩大。”即墨田横海参养殖协会会长张成英告诉记者,仅是即墨的海参养殖面积就达3万多亩,其中以传统海参池养殖为主。去年受气候等影响,本地海参产量并没有增加多少。
张成英说,大连等地区深海网箱养殖技术比较成熟。深海网箱养殖可以集中放养,放苗、捕捞都不需要潜水员,而且喂养也更方便。再加上自然环境因素,深海网箱养殖受气温影响较小,海参生长速度也比较快。总体上而言,深海网箱养殖成本比较低。从整体产量上来讲,国内海参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所以价格越来越亲民。
即墨海参养殖户苗先生介绍,他承包了70亩海田养殖海参,前年共投放1000多斤苗。正常情况下,经过一年半的生长,可以收获2万斤左右。去年受水质以及气候等影响,海田养殖产量有所下降,只有1.3万斤左右。虽然产量普遍低了,但是收购价格并未升高。
“往年的时候,小海参最高能卖到一斤90元,去年只有60元。”苗先生说,受到产量降低以及收购价的双重影响,他去年的纯利润只有20万左右,比往年少了接近一半。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青岛的海参养殖,仍然以传统养殖方式为主,占比近70%。与此同时,新兴的海上网箱以及海洋牧场养殖方式,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从今年开始,即墨增加深海网箱养殖,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养殖规模也会越来越大。
青岛帝一鸣海参负责人孙经理介绍,他们采用的就是底播养殖,也就是在海洋牧场里放养。他们将买来的海参苗放到海洋牧场,让它们在自然环境下生长。这样的海参,也最接近野生的生长环境,相对生长周期也比较长,一般情况下需要三年时间。
“每年5、6月份以及11、12月左右,我们会找来潜水员到海底捕捞海参。一般情况下,会选择个头比较大的捕捞,一个活海参甚至能达到1斤。相比于大田养殖的海参,口感以及营养价值等方面,相对要好,所以价格也更高。”孙经理认为,从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海洋牧场养殖虽然周期长,但是品质高、市场定价也比较高,“虽然从产量上来讲不大,但是从收益上来讲一点也不差,往往海参还没上岸就被订购一空。”
张成英认为,从发展趋势上来看,深海网箱以及海洋牧场养殖方式,未来占比会越来越大。尤其是海洋牧场养殖方式,海参附加值更高,收益也更好,“但是不同地区的海洋状况不同,还是要选择最适宜的方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