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欢:“畜禽良种选育工作是永无止境的”
本文转自:杭州日报
不断探索基因奥秘,让美味持续迭代升级
王欢欢:“畜禽良种选育工作是永无止境的”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人物名片
王欢欢,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畜牧师,从事畜禽遗传资源开发和新品种选育工作。她先后承担省、市重大科研项目5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她曾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杭州市劳动模范、杭州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记者 毛郅昊
上半个月在镇上“当农民”,下半个月在城里做科学家,对于杭州市农科院的高级畜牧师王欢欢来说,这是她工作时经常担任的两种角色。
“当农民”的时候,她需要在富阳新登镇、淳安汾口镇等地的试验农场里养猪、养鸡,并对它们做好数据记录和样本采集。然后,她带着样本回到市农科院的实验室里,对物理、化学指标和DNA等分子结构进行仔细分析,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女科学家。
简单来说,她要对肉质口感较好,特色明显的畜禽进行研究,分析出影响口感的因素是什么,并把美味的基因传承下去。用王欢欢的话说,由于人们对畜禽肉质口感的要求不断提高,良种选育工作是永无止境的。
做科学家 拯救濒危物种,并让其后代具备多项优点
很多人想不到的是,食物里蕴藏着激烈的国际竞争。比如,人们常吃的猪肉,虽然都在中国养殖,但很多是外国品种。
“外国猪的生长周期短,有些品种只需5个月就能生长成熟。”王欢欢介绍,外国猪引进后,对本地猪的养殖状况造成了巨大冲击。比如,杭州淳安有一种优质地方猪——淳安花猪,用这种猪肉做菜口感好,但是养殖成熟需要10个月左右。由于中国是肉类消费大国,生长周期较短的外国猪,收益快,于是,淳安花猪被当地许多农户放弃养殖,导致该珍贵猪种濒临灭绝。
“把淳安花猪保护起来,开发利用它的品种资源。”王欢欢进入市农科院没多久,就接到了领导布置的这个课题。
王欢欢介绍,淳安花猪有许多外国猪没有的优质性状。比如,口感鲜美、吃起来较香、胶原蛋白含量高。“我们给淳安花猪采血采样,以提取DNA进行分析,再结合物理和化学指标,研究淳安花猪肉质好的原因是什么。同时,我们通过技术手段把这些优良的性状提纯复壮,遗传给下一代。”这样做既能保护猪种,又能打破国外种业的垄断,重焕相关产业的活力。
经过杭州市农科院和淳安当地合作推动,原本濒临灭绝的淳安花猪数量渐渐达到了一定的种群规模,且优良性状得到恢复。但在王欢欢看来,光是保种仍然不够,于是她所在的课题组又将淳安花猪和外国猪进行杂交,得到了肉质好且生长快的猪种。“这样的猪种交给老百姓养,他们的接受度就会更高,对农民致富也有贡献。”王欢欢说,下一代比上一代更好是育种技术人员不变的追求。
当农民 “养猪、养鸡让我受益匪浅”
“因为从事农业方面的研究,我们的工作是很接地气的。感受最深的是,做研究之前,我得先学会如何养猪、养鸡。”
工作以后的第一件事,王欢欢去了市农科院在淳安的试验农场。她花了一两个月的时间,适应养殖场的特殊气味,以及学习饲养管理技术。然而,这还不是全部的考验。
比如,检测畜禽的遗传物质,需要先采集血液,这是一件考验耐心的事。“动物们不听话,而且它们的体表长满了毛,找准血管就很难。”王欢欢回忆说,猪的力气很大,即便把猪抓住,它还是会拼命挣扎;鸡的羽毛很多,尤其是乌骨鸡的皮肤和血管颜色相近,同样难找准静脉。因此用最快速度、最小损伤完成抽血,便成了王欢欢工作之初反复训练的技术。
虽然从事农业研究的条件比较艰苦,但王欢欢却乐在其中。她说,“正是养猪、养鸡让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技术积累和科研灵感来自于生产一线的道理。”
工作10余年,王欢欢熟练掌握的不只是畜禽育种技术,她还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管理经验,并通过开课培训示范推广。“许多企业会向我们请教生产问题。比如,企业不知道该养殖什么品种,不知道怎么建养殖场。这时,我们就会把研究出的良种推荐给他们,并从通风、控温、环保等方面给出科学建议。”王欢欢说,每当自己选育出的良种得到农户和消费者的认可,就是她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