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科特派”助农鼓口袋富脑袋

2023-05-03 09:34 来源:明珠号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食品报

重庆巫溪团团长、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黄振霖领到了新课题,今年重点推广马铃薯产业绿色高效轻简化生产关键技术;青海省达日县和治多县团长、玉树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宋仁德来到示范户家里,给小牛犊量体称重,测定基础资料……走进五湖四海的农田,调研千差万别的环境,送去产业强、农民富的“金钥匙”,平地、高原、山林、牧场处处都播撒着希望的种子。科技特派员执科学之“尺”,拿勤奋之“剪”,给土地“量体裁衣”,为一寸寸期待丰收的土地,送去“高级定制”。

破解农业生产技术难题

“多亏了科技特派员,从幼蟹管护、饲料配比到养殖环境管理,都有他们提供保障。”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养殖户李达对发展幼蟹养殖的信心,很大一部分来自“科特派”24小时的跟踪服务。

水阳镇被誉为“中国幼蟹第一镇”,全国每7只幼蟹,就有一只来自水阳。由于今年入春气温升高、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不少养殖户心里“七上八下”。“夜里睡不踏实,生怕幼蟹对环境不适应,导致‘夭折’。”李达介绍,2月底他们把自己的苦恼反映给“科特派”后,立刻得到了“科特派”第一时间的“把脉问诊”。

水阳镇科技特派员唐八一等人,深入各家养殖基地,实地察看了解水体、幼蟹等情况,结合气温走势,给出“药方”对症下药。对共性问题,召集当地养殖户们“集体会诊”:较高温度容易导致螃蟹病害较多,接下来一两个月要在持续给水体、塘口消毒杀菌的同时,注意纤毛虫的防治。建议饵料中再提高36%高蛋白配比,保证春季螃蟹成长的营养需求。

4月中旬,水阳镇养蟹大户葛其寿正在自家池塘边,指挥工人将伊乐藻移植到养殖塘的水底。“伊乐藻能净化水质,鱼和蟹也都爱吃它。”葛其寿表示,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会加速养殖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污染。大面积种植伊乐藻是“科特派”建议的进行养殖尾水生态治理的手段之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