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断蜱虫传染病的传播链
本文转自:山西日报
日前,我省疾控中心就五一假期健康出游做出提示,建议大家在野外旅游或作业时,尽量避免无防护情况下在蚊、蛉、蜱等孳生环境中坐卧停留,建议着长袖长裤,在裸露皮肤喷涂驱虫剂,减少进入杂草丛林时间。若被蜱虫叮咬,千万不可生拉硬拽、强行拔除,要及时就医处理。
蜱虫这个古老物种可追溯到远古白垩纪,蚊子之下,蜱虫危害堪称最“强”。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团队成员、山西农业大学靳林教授研究取得进展,从蜱唾液免疫抑制毒素的角度提出了阻断媒介传播途径的广谱莱姆病疫苗策略。
用“笨”办法找到其中的奥秘
从热带到亚北极区域,蜱虫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随着当代城市化、森林砍伐、气候变化以及人与动物各自栖息地之间相互作用的迅速变化,蜱虫传播疾病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威胁显著增加。作为传播媒介,目前已知的蜱虫可能传播的疾病有包括病毒性、细菌性和原虫性传染病100余种,其中蜱虫通过伯氏疏螺旋体传播的莱姆病更是名声显赫,是蜱虫在北半球散布最广的疾病。
其实,感染莱姆病也并不容易。蜱虫多在白天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长,一般需要数天。如果在蜱虫把人类当宿主寄生之前,恰好寄生到感染了伯氏疏螺旋体的动物身上,就极易传染莱姆病。莱姆病对动物并无太大影响,但是对人类来说,则是一场噩梦。这种疾病罕为人知、确诊困难,患者一旦错过第一时间诊疗,后期就会出现神经、心脏或关节病变,并会加重病情,特别是神经系统损害缺乏特效疗法,它也有了“第二艾滋病”的外号。
为了更好的研究蜱媒传染病的机理,靳林教授野外捕捉蜱虫饲养在实验室内,并且在实验室内扩增伯氏疏螺旋体,模拟了蜱虫携带病原体攻击实验小鼠致其患莱姆病的全过程。“我们的研究过程一直在重复模拟蜱虫传播莱姆病的自然路径,仅依赖高通量测序手段的思路,我们用这种略显‘笨拙’的办法,反而更精准地找到了其中的奥秘。”靳林表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外 拉伸课,新一代中产收割机
-
小 阴虱是什么?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得阴虱?一文解答
-
新 新研究:生理压力导致的加速衰老是可逆的
-
小 睡觉时若出现3种异常,建议早做检查,或是癌症到来
-
健 男人容易胖肚子,女人容易胖屁股,该如何减肥?
-
人 新变异株是否会突破免疫屏障?当前疫情防控热点八问八答
-
新 不想被盯着看,她们决定去女子健身房
-
澎 特殊健康状态儿童是否能注射疫苗?需注意什么?儿科医生解答
-
凤 孙俪否认自己眼睛大是得了甲亢:是从小就大的
-
澎 32岁女子患乳腺癌,38次放化疗后保住乳房并诞下龙凤胎
-
人 “新冠第二波自救手册”在网络流传,专家:非常不靠谱
-
盖 博主周六野自曝患病,因前男友长六颗子宫肌瘤!呼吁女生爱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