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肠癌源头防控论坛举行 专家共话肠道微生态医学建设
本文转自:新华网

新华网青岛5月8日电(肖寒)为遏制肠癌高发趋势,让肠病患者远离肠癌,5月7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微生态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微生态学杂志社、国家医用微生态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分会、山东省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山东省微生态诊治中心主办,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东海药业)承办的首届中国肠癌源头防控专家论坛在青岛举行。
据悉,本次高峰专家论坛以“肠癌源头防控”为主题,邀请国家肿瘤防治、人体微生态学、消化学及医药教育学等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深入探讨“肠道菌群失调与黏膜炎症、息肉及肠癌的关系”、“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腹泻、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与合理治疗”、“肠癌源头防控的策略与措施”三项议题,从微生态医学角度深度剖析肠癌发病的根本原因,为健康中国战略赋能。

首届肠癌源头防控高峰论坛主席、山东大学消化病研究所所长 李延青:
据世卫组织癌症研究机构IARC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肠癌的发病和死亡人数仍不断递增。众所周知,肠癌大部分是从肠息肉恶变而来的,但是只把肠息肉切除远远不够,由于其易复发的特点,肠息肉切除术不是源头性预防肠癌的措施。此外,肠癌、肠息肉的产生与肠道长期炎症也有密切联系,肠道菌群失调、酪酸菌匮乏、有害菌泛滥产生的毒素会导致粘膜炎症,造成久治不愈,引起肠道息肉丛生,息肉进一步恶变为肠癌。
随着微生态医学的不断发展,我们发现酪酸是肠粘膜再生修复的重要营养物质,如果酪酸匮乏,会造成肠粘膜营养障碍,被有害菌损伤发炎的肠粘膜得不到及时修复,炎症得不到及时消除。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做了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通过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证实了酪酸菌制剂对肠粘膜的修复作用,将助力我们从源头上防控肠道疾病。pagebreak

国家医用微生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崔云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