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城乡融合 解锁高平乡村振兴“密码”
“一廊”:城乡发展增底色
“许庄村经过改造以后,洗菜、洗澡很方便,厕所是水冲式的,便利干净还卫生,现在的农村,生活和城市一样!”高平市北城街街道许庄村村民李先棠说。
许庄村的改变,得益于高平市去年实施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共涉及11个乡镇77个村。自项目开工以来,高平市坚持“改水、改厕、改污”三改同步推进。截至目前,丹河沿线77个村生活污水管网全部建成,3个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部达到优良水体。
丹河是高平的母亲河,穿城而过。按照“源头保护、沿线治污、两岸增绿、生态补水、中水回用”的思路,高平市投资6.6亿元实施了丹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打造“一心(翠屏牛山)两肺(悠然南湖和苏庄湾湿地)一站(郑太高铁高平东站)一村(古韵苏庄)”的总体山水景观格局,构建“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秀美景象。
东仓河作为丹河支流,是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的重要一环。今年,该市把东仓河综合治理工程作为精品工程加快推进,目前,东仓河综合治理效果初具雏形。河道沿岸景色秀丽,风光旖旎,两岸绿植如幕,姹紫嫣红。
建设生态河湖,是高平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保护水资源禀赋的有力之举。高平市立足长远,精心布局,着力构建丹河生态经济廊道,让丹河串联起老城区和高铁新区,带动沿线发展。

喜镇苏庄成为展示高平城市形象的“会客厅”。
丹河西畔、牛山脚下的高平市苏庄村,是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传统古村落,也是中国距离高铁站最近的历史文化名村。走进苏庄,“太行人家、喜镇苏庄”映入眼帘,宽阔的门户广场,明清特色的古民居,醒目的大红灯笼,古朴典雅的民宿,都让人感觉到传统和现代的完美融合。不难看出,原本沉寂的古村已重新焕发生机。
立足苏庄村的自然及人文优势,高平把中国传统婚庆礼仪与苏庄古村落建筑历史相结合,精心打造大型传统婚庆体验馆、特色康养文旅示范区。“太行人家、喜镇苏庄”景区一期工程共打造了8个院落,涉及上厅院、下厅院、杨家东院、账房院等,且每个院落都有各自的特色,植入了婚庆、演艺、餐饮、民宿等业态,建设了喜厅、喜堂、喜铺,推出了婚俗实景剧、高平鼓书、上党梆子等传统文艺节目展演,带动村集体增收60余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20万元。
傍晚时分,苏庄村的房前屋后,三三两两的村民围坐在一起聊天。大家都说,现在村里的环境变好了,古民居得到保护,村民们更是守着家把钱挣了,乡村振兴不再是梦想,而是实实在在的成果。
眼下,高平市正依托丹河生态长廊,构建生态产业链,形成以生态有机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治理、生态康养为主要特色的产业布局。
快马加鞭未下鞍,乡村振兴战犹酣。站在时代潮流前沿的高平,正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姿态,让撒在广袤农村村美、民富、产业兴的“梦想金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图片由高平市委宣传部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