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乡村振兴“腰杆子”蹚出农业产业新路子
本文转自:雅安日报
撑起乡村振兴“腰杆子”
蹚出农业产业新路子
——我市全力推动“五雅”特色优势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在《雅安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对如何加快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有明确思路: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引领作用,把数字赋能作为推动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推动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夯实三大先导性产业支撑基础。
我市“五雅”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也分别有了发展定位,建设全国现代茶产业示范区,争当精制川茶“排头兵”;建设高质量林竹融合发展带,扮靓川西竹海“风景线”;建设百公里精品花果经济廊,创建花海果乡“集散地”;着力构建中药材全产业链条,打造川西医养“样板区”;构建冷水鱼产业发展新格局,树西部冷水鱼“标杆线”。
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五雅”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得怎样了?
助力振兴
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劲头足
初夏正午的阳光已有些灼人,名山区红星镇骑龙村,一垄垄茶树叠翠如画。
村民周波的小竹篼此时已换成背篼。只见他双手如弹琴般不停翻动,一芽两叶的鲜嫩绿叶就已握在手中。“现在摘的是夏茶,5元至6.5元/公斤,我每天能采约10公斤。”周波说,今年行情好、价格稳,预计每亩茶叶能卖到9000元左右。
走出茶园,登高俯览,穿行于茶园中的茶农,此时如绿色大地上“跳跃的音符”,演奏着收获的交响曲。
与忙碌相映的,是位居我市“五雅”特色农业产业之首的“雅茶”,交出的春茶成绩单。
“得益今年春季气候适宜,名优茶采摘时间延长不少。”市茶叶产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王宝川说,今年春茶产量和产值是“一平一正”。“产量与去年的5万吨持平,但干茶产值超过去年同期的48亿元。”
这份绿色产业之美,来自雅安以茶“兴文化、振产业、美生态”的融合发展。2023“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中,蒙顶山茶品牌价值49.6亿元,连续七年入围全国十强,继续位列四川茶叶公用品牌第一。
“你”方唱罢“我”登场。
黄果柑采摘量、产值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为今年“雅果”产业开了好头。进入初夏的雅安,来自汉源县的甜樱桃、枇杷等水果也次第登场,掀起一波又一波产销热潮。
引进(培育)水果品种、规模化发展……我市打造出的以汉源、石棉为核心,面积达47万亩的水果产业带,如今已辐射带动全市建成70万亩包括干果在内的“雅果”产业。
每到春季,拥有丰富竹资源的天全,就会开启“雨后春笋”采收加工模式。“销售产值同比增加约20%,不仅卖到了28个省会城市,二级市场覆盖率目前也达到近50%。”天全县汇美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素宗说。
目前,全市共有竹林栽种面积215万亩,已成功申报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1个、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6个、省级翠竹长廊5条、省级竹林人家4户。
相似之美,同样体现在“雅药”“雅鱼”产业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