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年人易营养不足积极进食是上策
本文转自:闽南日报
⊙高花兰
老年人常因生理机能减退以及食物摄入不足等缘故,出现某些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缺乏,引发钙、维生素D、维生素A、维生素C缺乏以及贫血、体重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可通过合理进食加以纠正。高龄老年人指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由于味觉、嗅觉、消化吸收能力降低,营养摄入不足,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高龄老年人容易疲劳,患病、虚弱和失能的风险增加。因此,其家人和护理人员需要关注膳食知识,帮助高龄老年人合理补充营养。
多种方式鼓励进食。首先,吃好三餐。早餐宜有1个鸡蛋、1杯奶、1-2种主食。中餐和晚餐宜各有1-2种主食、1-2个荤菜、1-2种蔬菜、1种豆制品。各种畜禽肉、鱼虾肉选1种或2种换着吃,也可考虑与蔬菜、豆制品搭配等,避免单调重复。其次,少量多餐。正餐摄入不足、容易出现早饱和食欲下降的老年人应少量多餐,宜采用三餐两点制或三餐三点制。最后,规律进餐。按老年人的作息规律定量用餐,睡前一小时内不建议用餐。不过饱,也不过饥,更不宜暴饮暴食。
食物加工宜细软易消化。多采用炖、煮、蒸、烩、焖、烧等烹调方法,少吃煎炸、熏烤和生硬的食物。食物切小切碎、煮软烧烂,肉类食物可制成肉丝、肉糜、肉丸等,鱼虾类做成鱼片、鱼丸、鱼羹、虾仁等。不宜吃整粒豆类,可食用豆腐、豆浆等。坚果、杂粮等碾碎成粉末或细小颗粒食用。质地较硬的蔬菜水果可粉碎、榨汁,但要保证新鲜。
经常监测体重进行营养评估。老年人应经常监测体重,最好保持BMI在20-26.9范围内。将体重秤放在平整且不会晃动的地方,早上起床排尿、排便后穿着最少的内衣进行称量,一个月最少称两次,并记录体重以便比较。无法测量体重时,可以通过间接方法来估计,比如是否感觉衣服裤子比以往宽松了、身体瘦了、腿细了等。
合理使用营养品。高龄和衰弱老年人进食量不足目标量80%时,可以在医生和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特医食品,也可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选择强化食品,包括强化钙、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C等的食品,如强化营养素的饼干、麦片、牛奶、果汁、食用盐等。
吞咽障碍者要调整食物质构。吞咽障碍可导致误吸、肺炎、营养不良等,增加病死率和不良预后。建议吞咽障碍的老年人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食,要调整食物质构,流体食品黏度适当、固态食品不易松散、密度均匀顺滑,减少进食引起呛咳误吸的风险。
坚持身体运动和益智活动。少坐多动,建议每周活动时间不少于150分钟,形式因人而异,活动量和时间缓慢增加。强调平衡训练、需氧和抗阻活动有机结合。卧床老年人以抗阻活动为主,防止和减少肌肉萎缩。坚持脑力活动,如阅读、下棋、弹琴、玩游戏等,延缓认知功能衰退。
良好的沟通与交往是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增进食欲、改善营养状况的良方。老年人应积极主动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主动参与烹饪,常与家人一起进餐;独居老年人,可去集体用餐点或多与亲朋一起用餐和活动,以便摄入更丰富的食物。对于生活自理有困难的老年人,家人应多陪伴,采用辅助用餐、送餐上门等方法,保障食物摄入和营养状况。社会和家人也应对老年人更加关心照顾,陪伴交流,注意老人的饮食和体重变化,及时发现和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