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揭开放疗的神秘面纱(健康直通车(第115站))

2023-06-02 08:32 来源:明珠号 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提到放疗,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它副作用大、治疗费用高,甚至有患者消极地认为,哪怕放弃治疗也不想受放疗那份罪。

事实果真如此吗?原空军总医院肿瘤放疗科主任、现河北一洲肿瘤医院质子光子精放中心主任夏廷毅近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为您揭开放疗的神秘面纱。

放疗专为治疗癌症而生

“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被称为肿瘤治疗的‘三驾马车’,其中,放射治疗在提高癌症治愈率上功不可没。”夏廷毅说,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结果表明,目前癌症的治愈率约为55%,其中外科手术的贡献为27%,放射治疗(简称“放疗”)的贡献为22%,化学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的贡献为6%。然而,当前公众对放疗的认知度不高,部分肿瘤患者对放疗更是存在一定的误解。

“放射治疗就是为治疗癌症而生。”夏廷毅介绍,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这种射线有穿透人体组织和破坏细胞DNA结构的能力,X射线的物理特性开启了采用低能X射线穿透人体组织诊断疾病、采用高能X线破坏肿瘤细胞DNA来治疗肿瘤的时代。1896年,开始出现采用X线机治疗乳腺癌的报道,这种治疗方法被称外放疗或远距离放疗。

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了天然同位素镭,这种同位素有很高的辐射能量,把它提炼浓缩成的镭片或镭锭放于肿瘤表面或肿瘤内部,可杀死肿瘤细胞。夏廷毅介绍,1901—1903年,出现采用镭片贴敷皮肤癌表面或将镭锭放入阴道和宫腔治疗宫颈癌的报道,这种治疗方法被称为内放疗或近距离放疗。

专家介绍,在放疗发展的早期阶段,外放疗采用的射线只有X线,而且能量相对较低,治疗肿瘤比较表浅,治疗肿瘤的适应证范围也较少;内放疗采用的同位素放射源比较昂贵,如镭、钴等。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用于放疗的射线从X线、γ线(统称光子线)发展到质子线、重离子线等,射线能量强度不断提升,治疗肿瘤部位的深度增加,打击肿瘤的强度加大,治疗肿瘤的适应范围扩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