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生吞 3500 个寄生虫卵,花费 1.5 万元,只为治疗秃头
致谢:本文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小虫子大能量 专业审核
【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小虫子大能量 审核意见:
「SARS-CoV-2并不关心在宿主身体存活时间的长短,因为它很容易就能传播。蠕虫却并不那么容易传播,所以它们需要找到维持生计的方法。」这是寄生虫与宿主长期共同生存,达到进化适应的生动表述。进化适应的关键在于寄生虫和宿主之间的免疫相互作用。
传统理论上认为,进入宿主体内的寄生虫作为免疫调节剂可改变宿主的免疫极化状态,使宿主体内达成一种免疫平衡的环境,减少或治疗因辅助性 T 细胞(Th1 和 Th2 细胞亚群)过度极化而造成的免疫性疾病或过敏症。但「卫生假说」的免疫学机制可能比上述更加复杂。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调节性 T 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 细胞)、Th17 等多种 CD4+ T 细胞亚群和免疫因子在寄生虫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有研究报道:寄生虫感染可通过诱导 Treg 细胞产生和刺激 TGF β、IL 10 的释放,进而抑制 Th2 免疫,下调 IL 4、IL 5、IL 13 等具有促进 IgE 释放作用的细胞因子水平,从而抑制哮喘等特异性免疫反应。此外,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是否出现临床症状,与虫种、感染数量、人体的营养条件、健康状况及免疫力均有密切关系。
虽然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较高的发展潜力,但寄生虫作为新型治疗武器依然任重而道远,其面临着现实和伦理的考验。
一方面是安全性问题:大部分寄生虫在感染宿主体内通常有移行和发育过程导致病理性损害并使患者成为传染源。另一方面是可行性问题:体外大量培养寄生虫依然是一个难题,应用于治疗免疫介导性疾病,满足过敏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数量需求,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此外,寄生虫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一直作为病原体概念存在,患者很难接受利用病原体感染来治疗或者预防其它疾病。
题图来源:YouTube 视频截图
参考资料:
[1]微生物的消失与免疫系统的永恒之战(An Epidemic of Absence: A New Way of Understanding Allergies and Autoimmune Diseases)李黎/丁立松: 2019-10
eLife 2021;10:e65180 DOI: 10.7554/eLife.65180
[2]JAMA Neurol. 2020;77(9):1089-1098. doi:10.1001/jamaneurol.2020.1118
[5]doi: 10.1164/rccm.200603-331OC. Epub 2006 Jun 15.
[6]DOI:10.16066/j.1672-7002.2019.08.004
[8]doi: 10.1016/S0140-6736(19)31147-X. Epub 2019 Jun 20.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
Z 被列为1级致癌物,每年致3.4万人患癌!你却吃这种美食上瘾?
-
Z 睡觉时流口水,是睡姿不对还是身体哪里出问题了?本文详解
-
腾 新冠证据已经出现?世卫曝光细节,布林肯急忙改口,中方有言在先
-
歪 15岁男孩加入“药娘群”,内容不堪入目,妈妈看后立即报警
-
医 一新冠疫苗遭永久停用!已致多人死亡!
-
前 2020年我国每分钟就有8人被确诊癌症:早期几乎无症状,必须定期体检
-
3 63岁女子祖孙4代,8人患癌7人离世,医生揭癌症“遗传密码”
-
环 当地媒体惊呼:印度疫情“全面失控”!
-
Z 血脂高者多留心,早起若有“不适”,可能要注意预防血栓问题
-
丁 不去洗牙的人,你们会后悔的!
-
3 长期染发会致癌吗?专家提醒:黑色染发剂最危险,有2点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