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强制接种疫苗?变种毒株围城时刻中国的两难抉择
7月4日云南瑞丽报告3例本土病例,7月6日,又新增15例确诊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第二天(7月7日),当地政府就果断宣布“封城”。
随后,虽然还没有疫情出现,保山市腾冲市、德宏州陇川县、普洱市孟连县等多个中缅边境城市疫情防控升级。
上述市、县并没有公布发现病例,其中芒市在公告之后还澄清称:没有出现病例。可以说,地方抗疫的态度,已经不止是“零容忍”了。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张洪涛向八点健闻分析指出,相比其他国家,中国的严防体系,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其他国家都做不到。中国体系对疫情管控一直非常有效,武汉疫情之后,无论是上海、北京、石家庄还是广州,都很快被遏制住了。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成果也正在成为一种“包袱”。
也就是说,任何人都无法承担疫情“反弹”、“前功尽弃”的责任。
然而现实是,始终严防死守、保持“零感染”,并不现实。比如这次封城的瑞丽,在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出现四次疫情,封城三次。最近的一次,就在三个月前。当地人的生活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除了日常防控,加快疫苗接种率也是重中之重。疫苗是公认的抗击疫情“大杀器”。姜庆五不断向八点健闻强调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如果人群中没有免疫力,一旦有火种进来就可能会燃起一票大火。”
也许便是这种压力,引发了多地政府从“最后通牒”到“查验证明”的种种强制接种的举措。
这实际上已经违背了疫苗应接尽接和自愿相结合的原则,然而却也许是地方政府面对变异毒株的必然反应。汕头大学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告诉八点健闻,国内抗疫“零容忍”的态度,给地方行政官员造成的压力太大。
变异毒株传播速度太快了,在这种情况下,尽快提高疫苗接种率已经成了首要任务。
有行业人士透露,7月12日召开了今年下半年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会,会议定了两个目标:年底前全国人口全程接种率达到80%;尽快开展18岁以下人群接种,接种率不低于95%。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12日,全国疫苗接种已经139143.2万剂。专家估计,接种率已经达到40%左右。但是日程过半,下半年接种任务也更加艰巨。而且从近期健康中国公布的接种量来看,7月10日以来,每天的接种量已经降到了1000万剂以下。
这或许也是各地使出强硬手段的原因。
“零容忍”还是“流感化”?
分岔路口上的抉择
与中国以新冠病例“清零”为防疫目标,严防死守不同,新毒株围城之际,另一些国家,正在慢慢放开管控。
今年7月,新加坡提出,“将新冠与普通流感一样对待,不再做大规模检测,不再记录新增新冠案例,公众可恢复正常生活,重新恢复往来。”
英国在因德尔塔毒株将6月的“解封”计划推后一个月之后,终于决定在7月12日宣布将于一周后正式取消新冠疫情下的限制措施。届时,法律将不再要求佩戴口罩,也不再需要保持社交距离,私人住宅内限聚六人的规则和居家工作的指引都将被取消……
对这些“放开”的举措,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教授、病毒学家金冬雁认为:新措施是建立在相对较高的疫苗接种率的基础上。用疫苗防住了重症,只要不对医疗资源造成挤兑,有感染也没事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