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藏史:注,古意为全神贯注,古医指肝臓在人体各器官分工协作机制中的作用

(2/4)
明珠号

字里藏史:注,古意为全神贯注,古医指肝臓在人体各器官分工协作机制中的作用

2021-05-21 09:26 来源: 尚至

我们回归“注”的造字本意,其反映了三种情况,一是分享恩惠,二是溢出多余,三是全神贯注。

我们在前面《字里藏史:用》中,阐述了古医书将“注”列为肝臓的运行功能之一。那么,“注”的造字本意在肝臓的功能运行中有所体现吗?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一是分享恩惠。肝臓并不产生营养,反而需要营养、消耗营养。肝臓把大量的营养合成转化为精气,并不只为自己服务,而是提供给其他器官使用的。比如一部分精气转化为胆汁,可以注入胆囊储存备用;一部分精气转化成血液,可以注入心臓满足身体需要。古人认为,肝臓产生的精气主要提供给筋、心、目使用。

筋,是中华古医学术语,即指人体产生力量和体现活力的动力源,西方现代医学定义的附着在肌健或骨头上的韧带只是筋的部分功能体现。筋,通过扩张和收缩发挥运行功能,储存和施放精气所含有的力量与活力。筋,遍布全身尤如一张紧密相连的大网,把身体完全地兜住。

心,是将精气输送到身体各个方面的发动机,心的功能运行主要依靠筋的扩张和收缩完成。心臓只是凭借其内在的独特结构,高效率地发挥筋的扩张和收缩功用,使肝臓输送来的精气能迅速而有效地周布身体,必要时快速积聚起来用于特殊需要。

目,既是人体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器官,也是肝臓向外界排泄污浊之气的重要管道。

肝臓对精气的需要是有限的,肝臓的本职是将各种营养合成转化为精气供应给人体的各个器官,促使各个器官有效地运行起来,共同发挥作用,展现生命活力。

所以,有营养、有智慧、有财富应该拿出来分享,只有分享才能体现出它们应有的价值,才能形成各司其职、各有所长、分工协作的运行机制。

二是溢出多余。大罐的体积总是有限的,装在罐子里的水如果长期不使用也会变质发臭。肝臓也是如此,如果大量精气储存在肝臓中而得不到有效的利用,新鲜的营养进不来,旧的精气就会在肝臓内部郁结,这是非常可怕的现象。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