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发现难?他提出了新的思考

注明:本文系中国中药杂志微信号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否则一经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编辑部
编辑:春风
审核:小也
中医药思维将挑战难题
人类对于药物的认识起源很早,许多中药名字就来源于人们对动物寻找药物的观察,比如淫羊藿、鹿衔草。
但是,药物作用的现代科学研究不出三百年,事实上大部分主要在二十世纪。药物的科学研究与人类对于化学的认识和生理学的理解密切相关。
随着化学和生理学的快速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一药,一靶,一病”的方法加快了药物发现的步伐,医药产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也获得了大量靶向选择性药物。
然而很多药物在前期的体外实验中表现出高活性,但应用到人体时就可能出现效果不好或产生毒副作用等问题。
如托瑞司他用于控制某些糖尿病并发症,并在一些国家获得批准销售,但由于在第三阶段临床试验中的毒性,它没有得到美国FDA的批准,随后因严重肝毒性和死亡风险而停止生产。
这一药物从前期研发到后期临床已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却在最后阶段宣告失败。
新药研发费时费力,成功率低,投入与产出不均衡使人们开始思考“一药,一靶,一病”的传统药物发现模式可能存在缺陷,LOWE J A提出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对细胞、生物体和疾病复杂性的低估,导致传统药物发现模式的局限。
比如癌症、糖尿病和冠心病等许多常见的疾病,都有包括大量相关基因在内的遗传背景;在应用化疗药物治疗癌症后,通过跟踪癌细胞标记蛋白的表达水平和定位,会发现几乎1000个癌细胞标记蛋白都表现出动态反应。
可见疾病与生物系统有双重复杂性,于是药物应答也变成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是药物分子与靶分子之间的作用,还需要考虑靶分子与其他生物分子之间或者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目前很多研究表明,即使是基于单靶点研发的化学药,实际上也不一定作用于单一靶点。比如走上神坛的阿司匹林,DrugBank显示目前发现作用靶点已达到18个,功能范围还在不断扩展。
单靶点药物在其研发过程中可能会疏忽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抑制单个靶点或通路,由于生物系统的复杂性,可能存在其他的信号传递途径,可能会产生耐药性,所以单靶点药物即使活性很强也可能不会对细胞功能或状态造成很大影响,治疗效果不佳。
因此面对疾病和生物系统的双重复杂性,人们需要改变传统药物发现模式,思考更加有效的药物设计方法,加速药物研发。
中医药作为一门既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的独特学问,其理论体系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与当前聚焦在分子机制的生物医学之间具有认知框架上的区别。
中药作为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疾病的药物,具有对整体状态进行动态综合调节的优势,但由于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很难通过化学成分分析、作用靶点和药理学验证的传统模式解释中药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使其难以得到广泛认可和大规模应用。
因此,借鉴中药对整体状态进行动态综合调节的特点重新思考药物设计,可能会促使目前局限于分子机制的生物医学再往前走一步,注重整体系统状态,从而实现了与中医药理论的接轨,还有利于为当前复杂疾病面临的药物发现挑战提供一点新的思路。
特别关注论文
这里给大家推荐本刊16期发表的特别关注《中医药与生物医学的交汇点——状态调节药物》 ,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王耘教授团队撰写。
作者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提出状态调节药物的概念,从其内涵和原理两方面阐明状态调节药物的概念,并论证吸引子方法进行状态调节药物设计的可行性。
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探索药物发现和设计的新途径,为集中在分子机制等局部微观研究的生物医学引入注重整体动态调节的中医理念,为中医药和生物医学的融通提供一个交汇点——状态调节药物。该研究在状态调节药物概念的基础上探索其实现的技术途径。
文章更多精彩内容请在知网下载电子版阅读。
封面设计
本期封面以杂技演员走钢丝的形象,比喻中医药和生物医学融通的交汇点——状态调节药物。新药研发的艰难道路能否走通,可能需要有新的思维模型。您还喜欢吗,欢迎留言讨论。

欲了解最新最快的研究成果,可点击“阅读原文”在中国知网下载浏览更多16期文章。
购买杂志请发邮件至:cjcmm2006@188.com


— END —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中医药知识
文章图片部分来自网络,用于公益传播,在此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投稿: cjcmmxinmeiti@126.com(邮箱)、 chunfeng52566(微信); 商务合作: tcmrun(微信)
来源:邈哥重现江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健 秋天,阳气收敛,秋燥也随之而来!别做这5件事,第1件就很伤身
-
蓝 “穿刺下身,一次5万”:纵欲,正在毁掉你的人生
-
医 多项研究表明:晚餐做出3个改变,癌症、心脏病风险更低,寿命更长!
-
中 武汉封城后“偷”回四川的两名新冠确诊患者判了
-
关 做好8项措施,从4个维度,全面加固自己的免疫防线
-
腾 生过孩子的女人,身体有啥“变化”?这4个不同,很明显!
-
爆 为什么很多专家都不建议早餐喝粥?原来背后隐藏着这几个秘密
-
光 关于疫苗,钟南山最新提醒!第二针不能这样打!
-
健 入秋吃这十种宝,胜过吃补药!不知道就亏大了!
-
小 中年女人想和你“发生关系”,在这三个时刻很活跃,尤其第二个
-
保 痛风能吃的海鲜,糖尿病能吃的水果…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
搜 女子靠“嘴”服务,一次收费2000元,网友:这谁扛的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