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感冒的辩证诊断与基本治疗方法
3.板蓝根(颗粒)
板蓝根,性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以及风热外邪引起的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以及丹毒、痄腮等病症,而对于风寒感冒、体虚无实火、无热毒者是不能使用的。虽然板蓝根对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中医属风热感冒有一定预防与治疗作用,但对于无病预防服用板蓝根、大青叶等苦寒药物是不提倡的,既消耗人体正气,还会因苦寒败胃,导致胃气受损,出现便溏、不思饮食、脘腹冷疼等症状,长时间服用板蓝根还可能引起造血系统不良反应,尤其对于儿童、老年患者更是不宜采取预防使用。
4.熏醋防感冒
用熏醋的方法杀灭房间的病菌,来预防感冒,是很多人熟悉的“偏方”。有人为了预防感冒,睡觉前将醋倒进加湿器,结果半夜里一家三口出现了呼吸困难、嗓子难受和恶心等情况,关了加湿器后,不适症状才渐渐缓解。用熏醋的办法预防感冒是不对的。
对于家庭而言,预防感冒以及消毒最好的办法就是通风,而熏醋如果浓度过离、时间过长,不但会引起呼吸困难和恶心等症状,还会对皮肤和呼吸道黏膜造成伤害。因为熏醋的醋酸味儿对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尤其会导致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病人的病情发作或病情加重。醋酸在一定浓度时确有消毒、杀菌作用,但效果并不是很好,也不推荐使用。况且,食醋所含醋酸浓度很低,远远达不到能消毒的效果。
5.捂汗能治疗感冒
发汗,是中医药治疗外感风寒表证的治疗方法,常借助药物的辛温之性来达到治疗风寒感冒的目的。喝热稀粥,填衣、盖被捂汗是中医治疗风寒感冒药物治疗的辅助方法。对于捂汗治疗感冒,与服用姜汤治疗感冒的方法都属于中医“汗法”范畴,其适应治疗感冒类型与注意事项与服用姜汤的方法一致。对于恶寒轻、发热重,或已汗出的患者应忌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的婴幼儿、儿童当慎用此法。不乏有“捂汗”治疗婴幼儿感冒导致伤亡事故的悲剧发生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