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养殖成就多彩致富路
本文转自:衡水日报

孔雀在吊木上休息。 田思雨 摄

孙念正在喂食孔雀。 田思雨 摄
本报记者田思雨
一只只蓝孔雀正在圈舍悠闲自得地散步,展示优雅的身段;旁边的花孔雀不时抖擞着身上的羽毛,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再看那全身雪白的白孔雀,在吊木上飞上飞下,嘴里还咀嚼着菜叶和玉米粒……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饶阳县五公镇五公村的雀之灵养殖基地,正赶上负责人孙念直播:“今天拍下的话,当天可以发货,一会儿可以看着打包……”
耿天时和孙念夫妇是雀之灵养殖基地的创始人。他们返乡后大胆创业,带头搞起了孔雀养殖,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能手和养殖大户,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术,蹚出了一条致富路。
耿天时是地道的五公村人,结婚之后一直在外地做生意。随着孩子的出生,他每次离家都十分不舍。“一走就是好几个月,实在放心不下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后来就动了回家创业的念头。”耿天时说,他多方了解考察,发现养殖孔雀成本不高,小众稀缺,市场前景广阔。与妻子孙念商量后,决定在村里搞孔雀养殖。
2016年,孔雀养殖棚舍建起来了,创业之路就此开启。孔雀耐寒耐热,对生存条件要求不高,但为了确保养殖成功,耿天时从网上购买了好几本厚厚的养殖书籍。白天,他钻进棚里,打扫棚舍、喂食孔雀、搭建吊木……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晚上,他就埋头钻研养殖技术。几年过去,通过摸索和学习,耿天时掌握了全面的养殖技术,孔雀数量从最初的几百只发展到现在的几千只,一年净赚十几万元。
尝到了养殖孔雀的甜头,耿天时夫妇养殖孔雀致富的信念更加坚定了。“孔雀全身都是宝,市场需求很大。活孔雀可观赏,死孔雀可以做成标本,肉和蛋可以食用,毛绒可以做成工艺品,非常受一线大城市高档消费者的欢迎。一只蛋可以卖到50元左右,一只活体孔雀1000元左右,孔雀标本可以卖到三四千元。”孙念说。
“前几年销售渠道比较单一,都是周边线下交易。随着互联网发展,我们也在探索更多的销售渠道,最近也搞起了直播。”孙念说。如今,平均每天进入直播间的粉丝能达到1万多人,每天直播4个小时也成了她的工作常态。目前,基地的孔雀销售范围遍及全国各地。
随着孔雀养殖的成功,耿天时和孙念成了乡亲们口中的养殖能手,每天都有不少人来参观。对于有养殖孔雀意愿的乡亲们,耿天时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希望可以带动更多老乡养殖孔雀,把孔雀养殖产业做到规模化、专业化,这样才能让更多人了解孔雀养殖这个小众产业,让大家看到回报,增加收入。”耿天时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