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臂弯”里的“好苗头”
本文转自:青海日报

黄瓜大棚里,基地工作人员正在吊秧。青海日报记者 张鹏 摄
产业兴,则乡村兴。
4月18日,记者走进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镇赛什拖村的高原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虽然高原的春天姗姗来迟,但大棚里却是春意盎然。一株株绿油油的西红柿苗从土里探出头来,整整齐齐地排着队。
县城东北部的拉加镇是一个半农半牧的乡镇。蜿蜒曲折的黄河,在这里形成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臂弯”。全镇常住人口达到1万多人。除了种地、养殖之外,外出务工也在群众收入中占很大比重。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靓玥眼中,相比县上的其他乡镇,拉加镇特色明显。
“我们地处黄河沿岸,海拔低,气候好,这样的地理优势适合发展特色种养殖业。”
正如李镇长说的那样,立足当地优势,去年3月,占地220亩(14.67公顷)的高原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落户土质好、地势平整的赛什拖村。
“整个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共有60座大棚。通过一边建设、一边种植的方式,目前已有28座大棚投入使用。其余大棚预计今年6月底就能全部完工。”基地现场负责人陈小松说。
来自兰州的刘明龙是基地的技术员,他告诉记者,基地主要种植黄瓜、辣椒、西红柿、上海青等各类蔬菜。
“去年建成后,我们试种了一茬。一个大棚辣椒的产量达到3000公斤左右。今年已经投入使用的28座大棚,可以种植两茬。”
看到童有玉姐妹时,四个人正在大棚里忙着给黄瓜吊秧。半个月前落地的黄瓜苗,已经有一拃多高。
“我们都是当地的村民,原来家里都有地。就拿我家来说,家里10亩(0.67公顷)地种些土豆、燕麦。农闲时,会出去当小工。”伴着清新的泥土气息,童有玉一边干活,一边跟记者聊起了自己的新生活。“现在我家的地都流转出去建起了大棚,我从去年开始就在这里上班,每个月工资能有4000多元。离家近,收入还稳定。”
据了解,基地整个建成后,将交付由第三方以“基地+园区+农户”的模式运营,每个大棚政府收入1万元。而这60万元资金除了扩大种植规模、给群众分红之外,还将用于各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
“基地的建设不仅有助于我们发展特色种植业、打造拉加镇本地蔬菜的品牌,也给当地村民提供了就近就地就业的机会。截至去年底,已经带动12户群众就业,平均工资达5000元。”李靓玥说,下一步,基地将加紧建设蔬菜转运配送中心。通过打造完善蔬菜销售基础配套设施,形成“生产—储存—配送—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销售模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央 多地网友称自己“二阳”了,会不会更难受?听听专家怎么说
-
小 得了腰间盘突出症,是躺着不动好,还是锻炼才好?一文参考下
-
澎 核查:接种新冠疫苗将导致预期寿命下降?
-
英 看场演唱会,美国22岁模特突发坏血症四肢截肢,喷雾机是罪魁祸首
-
经 新冠“二次感染”来了?专家:五一假期再次感染几率极小
-
彩 药物流产前的准备常识
-
新 上海医院证实:新冠检出确有增加,主要是这些人!“二阳”症状会更重吗?专家分析
-
第 “二次感染”存在哪些误区?新冠“大角星”传染性和毒力如何?专家这样说
-
澎 创新药就该低价?这是方向性错误,业界喊话不要过分人为干预
-
新 新冠又上热搜,我们会不会二阳?
-
八 细思极恐!上海餐厅疑似又见蓝环章鱼 专家:蓝环章鱼的毒没有解药
-
第 奥密克戎XBB.1.16更具传播效力?疫苗该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