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折扣、临期商品深受大家的喜爱
“食物银行会与一些超市、面包房等合作,例如蔬菜、面包等承诺当天卖完的食物,实际保质期能到第二天中午前,工作人员及时取后,会在中午之前把食物分发给有需要的人。”上海绿洲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国内首家食物银行创办人、“绿洲盛食社”淘宝店负责人李冰介绍说。
据李冰介绍,绿洲食物银行共帮助239家食品厂商,“抢救”了1000多吨即将浪费的临期食品,免费发给需要帮助的群众100多万人次。
然而,目前全球所有食物银行都是传统的线下门店模式,人力成本高、发放效率低、受益群众范围小。9月16日,绿洲食物银行从线下走到线上,国内首家食物银行淘宝店“绿洲盛食社”正式开业,店铺内的临期食品都来自商家捐赠。据悉,有需要的人群只需花1分钱就可下单,包裹送货上门,不用再前往线下固定领取点。淘宝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开通网上食物银行,将提升食品分发的速度和效率,覆盖更多人群。同时,网购下单的领取方式,也让受助者更有尊严。
除了食物银行,临期食品还通过更多方式在公益上发挥着“余热”。今年5月,南京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民政部门试点搭建企业对接慈善超市的临期食品捐赠平台,通过慈善超市把临期食品免费发放给有需要的人群。
而早在2017年,“共享冰箱”在北京、上海、江苏扬州等多地兴起,成为一些餐饮公司、超市临期食品捐赠的方向之一。当前,也有不少企业依托自身资源,开始试水共享冰箱公益模式。
如今,在上海武宁路与普雄路交叉口附近,上海第一台共享冰箱的摆放点,每天早晨还会排起长队。而不可忽视的是,在北京、上海等多地,曾经兴起过的共享冰箱、爱心冰箱,有不少只是昙花一现。如何持续运营,仍然是临期食品相关公益模式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表示,共享冰箱需求旺盛,如何保证食物供应是持续运营的难点。未来,还要吸引更多爱心企业关注,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