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一种“静悄悄的流行病”,女性远远多于男性

2021-04-14 17:28 来源: 恩哥聊健康

01 .

疾病介绍 | PROFILE

骨质疏松症是随着增龄逐渐发生的骨骼退行性疾病,其危害是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早期无症状,故称:静悄悄的流行病。

国家卫生健康委2018年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50岁以上女性患病率达32.1%,远高于同龄男性的6.0%。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其中男性为10.7%,女性为51.6%。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比男性高很多。

02 .

病因 |P athogeny

女性骨质疏松症高发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

雌激素对于维持骨量至关重要。雌激素的缺乏,会引起骨量流失。女性绝经后,卵巢停止分泌雌激素。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明显上升。有的女性,由于生病或手术、放/化疗等原因,切除了卵巢或破坏了卵巢功能,影响了雌激素的分泌,也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日照不足,运动量少

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延缓、减慢骨丢失,预防骨质疏松症。女性普遍比男性缺乏体育锻炼,因此更容易罹患骨质疏松症。

不合理节食

为了保持良好的体型,部分女性通过不合理的节食进行减肥。这种方式会导致人体缺乏必要的营养素,从而引起骨量流失。通过节食减肥,在体重迅速下降的同时多伴有骨量丢失加速。

峰值骨量较低

峰值骨量是人在青春发育期至生命成熟时期获得的最高骨量。峰值骨量较低是诱发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生理因素影响及饮食和运动习惯的差别,女性钙摄入量在各年龄组均低于男性,从而影响了成熟期峰值骨量,老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更高。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悄无声息,很容易被人们忽视。而当发生了脆性骨折,人们才意识到它的严重性。一旦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变得非常高。因此,提高大众对骨质疏松症的关注度和重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2021年,以提升中老年女性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为目标的“幸福家庭健康管理促进计划——乐骨行动·女性骨骼健康宣教项目”活动已全面启动。

项目将通过发放公益读本、投放科普视频、开展女性健康课堂、线上发布专家科普文章等系列主题宣教方式,普及骨质疏松的成因、骨密度检查及预防治疗等中老年女性保健知识,推动骨质疏松预防先行,促进女性健康及家庭幸福和谐。

参考资料: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骨质疏松症防控指南/王临虹,夏维波,林华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7.8

本文与“幸福家庭健康管理促进计划——乐骨行动 • 女性骨骼健康宣教项目”联合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