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突破!2月龄小婴儿的“重生”——记最小年龄预激性心肌病的射频消融
突破!绝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刻意“争第一”和“争最小”,只为一颗初心,只为挽救稚嫩的生命……
千里奔袭进京,寻求生的希望
34+5周早产的小汐汐出生后第2天被发现心跳快,心率280~300次/分,当地医院诊断为室上速,口服药物近1个月,无心动过速发作,但心电图监测QT间期显著延长(QTc=520ms,正常<480ms)。室上速发作虽已控制,但宝宝的心功能反而逐渐下降,令当地医生百思不得其解,更无从下手。父母带着宝宝千里奔袭至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求诊于心脏中心小儿科李小梅教授,为小生命的延续寻求最后的希望。
明确诊断,一波三折
小汐汐心动过速发作频率少且持续时间短,不能解释目前患儿心脏扩大及心功能降低。无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显示心室预激波,同时心脏彩超显示室间隔及左心室室壁运动不协调,支持为心室预激旁路前传导致的预激性心肌病。诊断明确,抑制预激才有可能恢复心功能。数次尝试口服药物心律平,预激波没被抑制,反而出现预激前传的心动过速;给予胺碘酮口服20余天,预激波仍持续存在,药物治疗未能成功。定期监测心脏彩超显示,心功能逐渐下降,左心射血分数(LVEF)从入院的46%逐渐下降至40%(正常>60%),射频消融成为孩子生存的唯一希望。
克服困难,射频消融再突破
目前,国际上最小的预激性心肌病发病年龄是3.5个月,最小的预激性心肌病消融的年龄是4.5个月。早产的小汐汐目前生后仅2个月21天,体重5.5kg,这将是国内外年龄最小的预激性心肌病患儿,也是接受射频消融预激性心肌病最小的患儿,手术难度可想而知。
年龄小、心功能差,术中安全平稳的麻醉是保障,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张艳丽小心翼翼地为小汐汐完成麻醉。

面对宝宝纤细的小血管,心脏中心小儿科张仪医生成功穿刺,奠定了手术成功的基础。

李小梅教授凝神屏气,灵活地操纵消融导管,凭借高超的技术,在直径约1cm的三尖瓣环上精细标测,成功消融,又一次化险为夷。

导管室外,当成功的消息传来时,小汐汐妈妈喜极而泣,紧紧拥抱刚刚下台,还没来得及脱手术服的李小梅教授,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反复道谢:“谢谢华信医院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术后一周,小汐汐复查心脏彩超,结果显示,心功能明显好转,LVEF升至50%,正在逐渐恢复中。
敢于担当,只为护佑生命
李小梅教授在国内最早开展小儿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为国内开展小儿射频消融手术最多的团队领军人。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小儿科在她的带领下,成立了国内首屈一指的儿童心律失常诊疗中心,患儿来自全国各地,手术量始终位居全国儿科领域之首。
面对向她求诊的复杂疑难病例和同行啃不下来的“硬骨头”,李教授不为哗众取宠争第一、只为护佑患儿生命!她挑战国内最低龄、低体重患儿手术风险,射频消融手术创造国内最小年龄记录;她率先开展出生后婴儿即刻经脐静脉置入临时起搏治疗;她率先将冷冻消融技术用于“危险旁路”持续性心动过速患儿;她率先完成了国内年龄最小的经静脉ICD植入术……她用瘦弱的身躯为心律失常患儿撑起了“健康伞”,为他们能够健康成长遮风避雨。
专家介绍:

李小梅,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小梅在国内最早应用介入手段对儿童心律失常进行诊断和治疗。自1994年在全国儿科领域率先开始应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始终保持小儿射频消融手术总例数全国最多、年手术量最大、接受手术年龄最小的记录。国内率先开展冷冻消融治疗儿童希氏束旁旁路、起搏治疗小儿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脏同步化治疗,国内首例(国际第二例)经脐静脉植入临时起搏电极治疗新生儿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心脏起搏器国内年龄最小、植入记录式Holter(LINQ)及ICD国内年龄最小。
出诊时间:周一和周四上午;地点:门诊楼4层,疑难病会诊中心
作者:心脏中心一病房 张仪
摄影:心脏中心一病房 提供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
营 关晓彤推荐的“植物肉”健康吗?营养怎么样?
-
简 吃不完的韭菜,万万不要放冰箱!菜农教我土方法,放10天都不坏
-
人 单针新冠疫苗国内多地开打!这款疫苗到底怎么样?
-
美 “最脏”的一道菜,医生从来不让家属吃,吃一次比抽烟危害还大!
-
健 全国2.5亿青少年都得打生长激素?为何今年生长激素大卖?
-
武 男子发现3岁女儿非亲生,妻子称对方求她出轨“留个孩子”,法院判决:暂不准离婚
-
生 哪些“临期食品”可以放心吃?从购买到储存都是“知识点”
-
Z 睡觉时流口水,是睡姿不对还是身体哪里出问题了?本文详解
-
海 台湾为何缺疫苗?“台驻美代表”一句话暴露
-
医 一新冠疫苗遭永久停用!已致多人死亡!
-
漫 每周工作超55小时或心脏病致死:心脏4个警报,每一个都不能大意
-
腾 中国人最容易得的 4 种癌,都和吃有关!《2020 全球癌症报告》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