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吃好喝好不生病,记住营养专家这4句话!
你真的吃得健康吗?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不合理膳食是国人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因素,2017年中国居民310万人的死亡可归因于膳食不合理。换句话说,2017年我国有310万人死于“没吃对”!
究竟怎么吃才健康?怎样才能合理补营养?记住营养专家这4句话,让你吃好喝好不生病!
营养平衡从孕期抓起
2021年2月25日,由中国营养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发布。专家们收集了30余种不同食物(及加工食品)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最终给出了“多8少6”饮食建议。
1. 适量多吃8种食物
包括:全谷物、蔬菜、水果、大豆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鱼肉、坚果、饮水(饮茶)等。
适量多吃8种食物好处多多,例如,增加全谷物可降低全因死亡风险,延缓体重增长,降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及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2. 适量少吃6种食物
包括:畜肉、烟熏肉、食盐、饮酒、添加糖和含糖饮料、油脂等。
过多摄入这6种食物可增加不良健康结局风险,例如,过多畜肉摄入可增加2型糖尿病、肥胖、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营养改善是慢病防控的基础
相当一部分心脏疾病、脑卒中和2型糖尿病的死亡率和膳食因素有关。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2012年中国成人由于膳食质量不佳导致的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死亡率为20.8%,估计人数为151万。相关归因中,高钠摄入占17.3%、水果摄入不足占11.5%、水产类Ω-3脂肪酸摄入不足占9.7%。

“营养和慢病防控关系非常密切。慢病防控是营养改善的重要目标,营养改善是慢病防控的基础。离开慢病防控谈营养是空谈,离开营养谈慢病防控是空想。没有营养就没有慢病防控的成效”。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都需要从膳食营养入手改善。发挥营养在慢病防控的作用,实现全民健康共建共享,需要政府、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协同发力。
碳水化合物摄入要适量
能量由膳食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所提供,膳食供能比例是指由膳食所提供的宏量营养素摄入种类、比例构成和数量。适当的、比例恰当的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量,对维持机体健康、预防慢性疾病相当重要。

美国人群的队列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百分比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呈U形关系,当碳水化合物供能百分比为50%-55%时,死亡风险最低。低碳水化合物摄入(<40%)和高碳水化合物摄入(>70%)人群都比中等摄入人群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
数据显示,全国城乡居民来源于动物性食物蛋白质的比例从1992年的18.9%增加到2015年的35.2%。农村居民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从1992年的70.1%下降到2015年的55.3%,从五星食物提供蛋白质从1992年的12.4%提高到2015年的31.4%,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
营养来自于膳食,合理膳食的关键首先在于食物多样化。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除了宏观营养素外,还应注意微量营养素的补充,如维生素C、维生素D、微量元素锌、常量元素钙以及微量元素铁等。这些微量元素补充以膳食为基础,但对于特殊群体,在复杂膳食无法满足需求时,可以考虑营养补充剂,特定情况下,甚至需要提高剂量,需要进行个体化精准指导。

建议膳食营养补充食物:
1.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
2.每天摄入300-500g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
3.每天摄入200-350g新鲜水果。
4.吃各种奶制品,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g。
5.每周吃鱼、畜禽肉、蛋类,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g。
6.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g,烹调油25~30g,糖25g以下。
7.成人每天7-8杯(1500-1700ml)水。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
腾 刷牙前,牙膏要不要沾水?选牙刷必看这4点,不然牙齿“越刷越黄”
-
前 2020年我国每分钟就有8人被确诊癌症:早期几乎无症状,必须定期体检
-
腾 中国2.5亿老年人的养老困境:60岁老人照顾着90岁父母
-
小 中年女人想和你“发生关系”,在这三个时刻很活跃,尤其第二个
-
生 哪些“临期食品”可以放心吃?从购买到储存都是“知识点”
-
医 一新冠疫苗遭永久停用!已致多人死亡!
-
人 “跌倒”,65岁以上老人因伤死亡首因!袁隆平院士3月曾摔跤引发不适
-
杭 63 岁大爷患肝癌,一个月后肿瘤竟然被“饿”死!
-
营 关晓彤推荐的“植物肉”健康吗?营养怎么样?
-
海 台湾为何缺疫苗?“台驻美代表”一句话暴露
-
漫 超过8周再打第二针疫苗,是否还有效?4个新问题,一次性为你解答
-
十 红薯尽量少吃,最好不吃,不要再忽略了,很多人都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