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谨防“情绪中暑” 7招助你安然度夏
炎炎夏日,不仅身体易中暑,人的情绪也非常容易中暑,尤其是长时间在室外工作的人更易出现情绪烦躁、爱发脾气的情况,专家表示,高温天若出现情绪烦躁、爱发脾气、记忆力下降等,要警惕“情绪中暑”。炎炎夏日如何预防“情绪中暑”?下面,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生活频道为您总结整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付云鹏/摄
放慢节奏
“情绪中暑”归根结底是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差。人应该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和生活节奏,适当地放缓进度。此外,如果条件允许应睡个午觉,保证充足睡眠。
清淡饮食
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好,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多吃祛火的食物,少饮烈酒,少抽烟,补充足够的水分,可以喝喝菊花茶等,也可适当饮用三豆汤、酸梅汤、老冬瓜荷叶汤等消暑汤。
学会调整情绪
遇到不顺心的事儿,要学会情绪转移。尤其是在路上开车时,有些人会出现“焦躁不停乱按喇叭”、“骂脏话”等“路怒症”行为,这时要学会控制情绪,可通过深呼吸延时、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调整情绪。
减少户外活动
要注意避暑,多休息,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减少户外工作和活动时间是最关键的。不要长时间在户外阳光暴晒的地方活动;要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室外工作时间不宜太长,以确保自己身体保持在较佳状态。
不要过度贪凉
夏季不太适宜过多食用冰凉饮品,这些饮品会导致心肺急剧收缩,影响换气功能,体内氧气不足,易导致心神涣散,郁闷不乐。要消暑又镇定神经,不妨喝些菊花茶、金银花茶及绿豆汤等。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付云鹏/摄
去郊区度个假
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气温普遍比郊区高,城市居民更容易“情绪中暑”。因此,有条件的易感人群,可远离城市,去郊区、凉爽地区避暑。不能改变居住地点的,也可以通过空调、风扇、地面洒水等措施调节温度。
多补水
闷热天气体内水分丢失较多,不要等到口干舌燥时才喝水,少量多次饮水比较好。每天在清晨起床后、上午10时左右、下午3至4时、晚上就寝前这四个“最佳饮水时间”要饮用1至2杯白开水,运动或洗澡后也应及时补充水分。
来源:中国经济网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
3 “致癌矿泉水”?某品牌矿泉水被查,潜在致癌物超标
-
肿 长期不发烧,说明身体差,更容易得癌症?肿瘤医生发话了
-
Z 头晕、头痛?有可能是高血压引起的
-
蓝 “穿刺下身,一次5万”:纵欲,正在毁掉你的人生
-
八 多地强制接种疫苗?变种毒株围城时刻中国的两难抉择
-
漫 私处毛发旺盛,女性能否刮掉?医生一次性说清利弊,看完自有答案
-
杭 杭州男子大汗淋漓吹空调突然心肌梗死 医生叹息:夏天3种行为都是大忌
-
腾 把50厘米长的管子塞入身体,这些女孩只为追求一种满足!
-
3 当电子烟盯上青少年,一幕围猎大戏正在上演
-
医 一新冠疫苗遭永久停用!已致多人死亡!
-
初 夫妻之间多久同房一次才是正确的,有利于子宫健康的呢?
-
3 洗衣机洗袜子到底卫不卫生?会不会交叉感染?涨知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