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喝酒脸红好?其实患癌风险高6~10倍,酒量是不可能被练出来的

2021-08-05 15:08 来源: 哆咖医生

生活中常会遇到一喝酒就脸红的人,而这种酒后“红光满面” 被很多人认为是机体代谢好、酒量“海量”的标志,还有人认为酒量是可以“练”出来的。真的是这样吗?

1、为什么有人 酒后“红光满面”?

酒后“红光满面”是由于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引起的。

酒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乙醇,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机体摄入的酒在体内转化为乙醛,乙醛通过乙醛脱氢酶2转化为乙酸,乙酸进一步分解代谢,最终转化为CO2和H2O。乙醛具有显著扩张毛细血管、刺激胃肠道和大脑的作用,可导致机体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脸红等“醉酒” 样不良反应。

酒后上脸的人正是因为体内缺乏乙醛脱氢酶2,导致被乙醇脱氢酶分解形成的乙醛出现代谢障碍,在体内大量蓄积,刺激毛细血管扩张,出现“红光满面”。

那些酒后“面不改色”的人,往往体内该酶含量较高,能迅速将体内乙醛快速分解代谢,真正做到“海量”。

在动物实验中乙醛常用来作为癌症模型的诱变剂。研究发现,乙醛对机体许多组织和器官都有毒性,能导致然热体畸变,具有明显致癌效应。喝酒“上脸”者喝酒诱发消化道癌症的风险是正常人的6~10倍。可见酒后“红光满面” 并不等于“海量”,这类人群更需控制饮酒,提高警惕。

2、酒量可遗传,但”练“不出酒量

不同个体间乙醛脱氢酶2存在明显个体差异性,且这种差异具有一定遗传性,喝酒“上脸”的人往往具有家族遗传性,这就是为什么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家人都能做到”一斤不倒”或都“沾酒上脸”的原因。可见单纯靠“练”来增加酒量并不科学,反而可能给肝脏造成更大的负担和危害。

3、酒精性肝病要当心

人体摄入的酒精95%以上在肝脏代谢,乙醇及代谢产物乙醛对肝脏具有明显毒性作用,重度饮酒人群10%~35%患有酒精性肝炎,其中8%~0%进展为肝硬化,部分患者最终发展为肝癌。

乙醛脱氢酶2缺乏人群,乙醇及代谢产物乙醛在体内长期蓄积,对肝脏造成的损伤更大,诱发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的风险更高。因此,“海量”并不是“练”出来的,酒后“红光满面”的人更应爱护自己的肝脏。

来源:哆咖医生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