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过敏反应诊治的专家共识(2021版)

2021-08-13 11:39 来源: 人民资讯

表2. 皮试时麻醉中常用药应该被稀释的浓度

5. 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

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Cellular Allergen Stimulation Test, CAST)是近年开始应用的变态反应学检查方法,可检测出被变应原激活的嗜碱性粒细胞。由于IgE介导和非免疫介导的严重过敏反应均可发生嗜碱性粒细胞的脱颗粒,表达于静止嗜碱性粒细胞上的标记分子CD63明显增加,可直接反映嗜碱性粒细胞的活化程度,是嗜碱性粒细胞活化的最佳观测指标。CAST试验利用以上原理,在嗜碱性粒细胞受到变应原刺激后,用流式细胞技术观测其标记分子CD63表达的增加,检测嗜碱性粒细胞的特异性活化,有效识别诱发严重过敏反应的药物或物质。目前此检测方法在国内尚处于研究阶段。

四、治疗

患者一旦出现过敏反应相关症状,因及时评估,做出诊断,并依据患者的严重程度分级,及时给予相应治疗。对只有相关皮肤、黏膜症状的I级患者,不推荐使用肾上腺素治疗,但应及时给予吸氧、呼吸和循环等支持,去除过敏原。对II级及以上的过敏反应患者,首选肾上腺素予以治疗,并同时采取其他相应措施,稳定呼吸和循环系统,挽救患者生命。(一)立即停止给予可疑药物。

(二)稳定循环

1. 及时静注小剂量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β2受体激动作用可以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α受体激动作用可以使皮肤、黏膜、内脏血管收缩,并能兴奋心肌、增加心输出量,并使血压上升;同时能抑制炎性介质释放,是过敏性休克的首选抢救药物。

对II级患者可静注20μg,倘若首次剂量无反应,可在2min钟后再次静注50μg,对尚未建立静脉通路的患者,可予以肌肉注射肾上腺素300μg;

对于III级患者可静注50~100μg,倘若首次剂量无反应,可在2min钟后再次静注200μg,必要时可持续静脉输注1~10 μg/min,循环受严重抑制时还可以持续静脉输注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和胰高血糖素;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