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腺样体肥大不用手术切除,中医汤药效果良好!一个妙方,值得收藏

2021-09-03 22:56 来源:明珠号 人民资讯

2.3气滞血瘀症见鼻塞明显,腺样体肿大,质硬难消,日久不愈,夜间打鼾,呼吸困难,常张口呼吸,甚则呈窒息状,或伴耳中闷胀,听力下降,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治法:活血化瘀、散结消肿。方用会厌逐瘀汤加减:赤芍9g,生地黄9g,川芎6g,丹参6g,柴胡6g,桔梗6g,枳壳4.5g,皂角刺3g,山海螺12g,僵蚕3g,甘草3g。咯痰量多者加浙贝母、玄参、天花粉;有中耳积液者加泽泻、茯苓;涕黄者加黄芩、连翘。

3.验案举例

沈某,女,7岁。鼻塞,涕多清稀,睡眠时有鼾声,咳嗽,咯痰色白,肢体倦怠,纳少,腹胀,大便溏泻。查体:表情淡漠,面色苍白,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脉缓弱。耳鼻咽喉科检查示腺样体肿大,色淡,触之柔软,分泌物色白量多。既往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诊断:腺样体肥大(肺脾气虚型)。治法:益气健脾、化痰散结。方用玉屏风散合二陈汤加味:党参、石斛、陈皮、半夏、升麻、桔梗、柴胡、辛夷花各6g,黄芪、炒白术、茯苓各9g,白芷、细辛各3g,山海螺12g,炙甘草3g。服7剂,每日1剂,水煎服。7天复诊:鼻塞减轻,涕少,睡时仍有鼾声。遂在原方基础上去白芷、细辛、辛夷花,加僵蚕6g,川贝母3g,夏枯草6g,生山楂9g,以助化痰散结。7剂后再诊:诸症较前明显好转,呼噜声渐消。继服2周后,渐趋康复。

4.临证体会

六七岁时腺样体发育最大,青春期后逐渐萎缩,部分成人仍有残留。腺样体肥大是儿童的常见病,出生3天即可发病,严重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有研究表明腺样体肥大患儿头颅侧位X线片显示患儿头颈成角增大,硬腭变长,前中切牙间角变小,上、下颌角成角增大,审美线失衡,可见腺样体肥大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诸多不利影响。中医学认为鼻为气体出入之门户,司嗅觉、助发音、为肺系所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肺主鼻……在窍为鼻。”肺与鼻关系最为密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